“顧先生在想什么?”
朱標看著顧正臣,自己問了兩句話了他還沒回應。
顧正臣恍然,連忙說:“殿下方才提到雞籠山廟,臣想到一個問題?!?/p>
“講?!?/p>
“殿下,百姓能不能去雞籠山廟?”
“自然不能?!?/p>
朱標說完,看著嚴肅的顧正臣,終于明白了問題所在。
顧正臣認真地說:“雞籠山廟是朝廷祭祀功臣之重地,有朝廷吏員專門打掃看守,并不準百姓隨意進出,以免擾了功臣清眠。只是,朝廷要表現(xiàn)得重視軍士將官,百姓卻不知這些犧牲將官的英雄事跡,不知他們因哪一場戰(zhàn)斗而犧牲,不知他們姓名籍貫,不知他們曾奮勇殺敵!”
“所有軍都來自于民,民看不到朝廷重視軍士將官,那在金陵的衛(wèi)所軍士能看到嗎?地方上衛(wèi)所的軍士能看到嗎?若誰都看不到,只是聽聞陛下去憑吊了,那這件事對他們而言,過耳便忘,激不起半點熱情?!?/p>
朱標凝重地點頭,認可了顧正臣話,問道:“你的意思是放開雞籠山廟,讓金陵百姓自由出入其中?這樣一來會不會太過喧嘩吵鬧,將原本肅穆之地改成了息壤之地?”
顧正臣反問道:“殿下,那些將領哪個不是為大明流血而犧牲,百姓瞻仰不是對他們的不敬,恰恰相反,是他們的渴望。當然,若朝廷顧忌百姓可能會失禮,那也簡單,在金陵選址,打造一個任何百姓都可以自由前往瞻仰、祭奠的大明英烈館或英烈碑。”
“讓天下人都看到朝廷是真正重視軍士,引導萬民瞻仰、敬重犧牲的將領與軍士,才不會出現(xiàn)百姓害怕軍士,不希望自家孩子當軍士的局面。微臣相信,若朝廷亮明態(tài)度,不遺忘那些犧牲的將士,而是引導士人、百姓積極紀念、憑吊,不出十年,百姓愿親自將孩子交給衛(wèi)所,成為一名真正的軍士,衛(wèi)所將再無逃兵、更無勾籍之事!”
(請)
朝廷需要一個標桿
朱標深吸了口氣,走向亭中:“在我們看來,父皇親自去雞籠山廟已是重視。可經(jīng)你如此一說,這重視根本只是做給了文武大臣看,沒有給百姓看,沒有給軍士看?!?/p>
顧正臣跟在朱標一旁:“百姓淳樸,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朝廷若真想重塑軍隊,在軍隊之中融入信仰,必然讓軍士擁有榮譽感,擁有為國捐軀、死而后已的英雄膽魄!而這,需要以英烈之名、功臣之名、萬民瞻仰之名奠下基石!”
“在微臣看來,士人對武將、軍士不屑一顧,鄙夷有加,暗中說其是粗人、武夫者眾。百姓對軍士也無多少好感,認為其是大頭兵,只是拿糧餉混飯吃之輩。這些固有認識不是一日兩日形成,也并非一代兩代人的共識?!?/p>
“朝廷要做好長期塑造軍士地位的準備,將士農(nóng)工商改為士農(nóng)軍工商,用一切辦法來塑造軍士的榮耀感,讓他們知道,他們在用性命守護大明,而大明百姓也在虔誠地敬重這些有血有肉的漢子!”
朱標聽著顧正臣的論述,連連點頭:“此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孤會與父皇商議此事,有鑒于茲事繁雜重大,重塑軍隊信仰又無前車之鑒,故此,朝廷需要一個標桿?!?/p>
顧正臣凝眸:“殿下的意思是?”
朱標沉聲道:“最初,大都督府提議讓你重塑句容衛(wèi)?!?/p>
顧正臣緊鎖眉頭,有些為難:“臣在泉州府,想要重塑句容衛(wèi)怕不容易……”
朱標嘆了口氣:“是啊,所以父皇決定讓你重塑泉州衛(wèi),以一年為期。一年之后,泉州衛(wèi)抽調三千軍士入金陵與羽林衛(wèi)較量,若泉州衛(wèi)贏了,你回金陵,若泉州衛(wèi)輸了,你就待在泉州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