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需要一個標桿
相比朱標、朱棣這些人被喊了七八年的朱大郎、朱四郎才有自己的名字,朱雄英很幸運,出生三個月之后禮部便找欽天監(jiān)起了名字。
之所以朱雄英的名字里面沒有“五行”元素,并不是因為《祖訓錄》(即《皇明祖訓》)沒修成,這本書在洪武二年就開始寫了,洪武六年已經(jīng)完本。
只不過,老朱還活著,訓兒子的話時不時增加,雖然洪武八年時這本書出版幾次了,但并不是最終版本,起名字加五行偏旁,是洪武九年修訂之后才加進去的。
看著眼前的朱雄英,顧正臣笑得很開心,說幾句像朱標的話引得朱標、太子妃笑意連連。
太子妃畢竟不能久在外面,說了一番話便帶走了朱雄英。
亭外,桃花正燦。
朱標背負雙手,看著桃花,輕聲道:“你提出要建設新軍隊,打造軍隊信仰。魏國公等人已摸索出了一套辦法,雖然還很粗糙,需要你來完善。但在年初時,朝廷已有所動作。正月辛末(十一日)時,父皇帶文武百官到了雞籠山廟,對犧牲的大明軍士以作憑吊?!?/p>
雞籠山廟!
顧正臣知道那里,其實那里真正的名字叫功臣廟,只不過因建在雞籠山下,故此名為雞籠山廟。
老朱以功臣配享太廟,特此下旨建造。死者塑像,生者虛其位。功臣廟有正殿、西序、東序,兩廡各設牌一,總書“已故指揮千百戶衛(wèi)所鎮(zhèn)撫之靈”。
朱標繼續(xù)說:“父皇為了表示對衛(wèi)所將官的重視,今年將淮安侯華云龍、平章李思齊等一百零八人加入祭祀牌位?!?/p>
顧正臣微微皺眉。
華云龍暴斃死得不清不楚,但綜合看,應該與老朱無關。但李思齊可算是老朱“害”死的。
李思齊是元將,駐守關中,當年占據(jù)潼關等地,原本是能擋一擋明軍的,也不知道是實力真不行,還是不想打,亦或是追著他的馮勝太難招惹,一退再退的李思齊最終投降大明。
老朱也很大方,讓李思齊當了廣西行省右丞。
嗯,不上班,只領錢的那一種。
洪武七年八月,老朱還想與拉攏王保保,勸這小伙子投降大明算了,而拉攏游說需要人跑過去說,總不能隔著幾千里來獅子吼。
這個游說的人就是李思齊,結果是王保保要了李思齊一條胳膊。沒了胳膊,李思齊失血過多,回去之后就掛了。
顧正臣很不理解老朱的行為,談判也好,游說也好,你至少先占了上風,這才好說話,嗓門大,也安全。
可王保保兩年前打敗了徐達,挽大元于將亡,這個時候王保保的傲氣還沒退,找人去招降,不是送人去死是干嘛……
李思齊對大明最大的功勞,那就是沒怎么抵抗明軍就讓明軍進入了陜西,除此之外,就是和徐達在洪武三年的時候揍過一頓王保保,其他的功勞就沒了,這樣的人進入功臣廟,不知道是不是夾雜著老朱的愧疚。
“顧先生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