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九月,朱元璋的自省與治國工具并沒有固化,尚且在刀、棍子、俸祿、呵斥等里面來回選擇,只不過已經開始傾向于使用棍子與刀。
只是,這種原本無人可以阻擋的、逆轉的傾向,被兩本書帶來的自省給擋了一下,讓朱元璋開始認識到,蠻力與殺戮,似乎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過于急躁的手段,也未必是最佳的選擇。
顧正臣想不到,這一次的難題,成為了改變朱元璋治國理念,行為方式的第一顆石頭,石頭沒有被水流沖走,而是沉入底部,減少了一絲暗涌。
石頭是顧正臣丟的,但決定留下石頭的人是朱元璋自己。
朱元璋看著朱標、沐英,輕松地:“顧先生是有本事的,代朕轉告他,只要他為民做事,不害百姓,不貪腐墮落,句容的事他了算,無需束手束腳。另外,姚鎮(zhèn),你與張培,暫時跟在顧先生身邊做事吧,如此人才,配得上你們二人保護?!?/p>
姚鎮(zhèn)心頭一驚,雖有些不甘,還是干脆地答應下來:“標下領旨,代張培謝恩。”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沐英:“奪了你兩名護衛(wèi),可舍得?”
沐英走出來,笑道:“陛下,臣早有此意,顧先生有大才,又是一文弱書生,身邊沒兩個順手的人總不合適,只是礙于張培、姚鎮(zhèn)是軍士出身,臣無權調給?!?/p>
沐府的護衛(wèi),也是大明的軍士。
所有軍士,調動之權歸于一人,那就是皇帝。
這是沐英的覺悟。
朱元璋很是欣賞沐英,此人知進退,做事極有分寸,從不壞規(guī)矩,不像是大都督府里的一些勛貴,身邊不僅有護衛(wèi),還有不少義子,調動軍士也不經請示。
“下去吧,朕還要處理政務。”
朱元璋抬了抬手,拿過一份奏折。
朱標、沐英等人行禮走出華蓋殿,走至東宮,朱標轉身看向姚鎮(zhèn):“你和張培,日后跟在顧先生身旁,務必保其安全。顧先生要翻案,恐怕會得罪很多人,生活起居,你們都需照料好,外出時必隨身護衛(wèi)。”
姚鎮(zhèn)自是連連答應。
沐英嚴肅地:“你與張培的家人留在金陵,由沐府照應,無需掛憂。你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將顧先生當做我,該盡什么職責,不需我多言吧?”
姚鎮(zhèn)暗暗心驚,為了一個顧正臣,皇帝、太子、沐英都發(fā)話了,可見此人重要,若真出了問題,折在句容,不得自己和張培都將陪葬。
“太子放心,老爺放心,我們定護顧先生周全!”
姚鎮(zhèn)肅然保證。
朱標伸手,對沐英:“聽聞你讓五戎教導沐晟習武了,是不是早了些,他畢竟不到六歲?!?/p>
沐英頗是嚴肅地回道:“太子,六歲已是不,若非馮氏心疼護著,去年就應教導。身為武將,就應從習武。”
朱標暗暗嘆息。
沐春、沐晟與自己是何等像,只不過他們是習武兼文,自己是習文兼武,少有空暇、輕松的日子。
沐英見朱標有些失落,連忙換了話題:“聽聞陛下打算派太子與諸王去中都看看,不知何時啟程?”
朱標抬起頭,轉身看向北面,輕聲:“興許是冬日吧,父皇打算磨礪我們的意志,總不會是秋里?!?/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