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者,禁止其外;
齋者,整齊其內(nèi)。
具體要求,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吊喪,不聽樂,不理刑名……
而齋戒三日的目的,是為了祭祀,以示對神靈的虔誠。
事實上,在大明《到任須知》的當(dāng)官說明書中,排在
當(dāng)官難,祭祀為先
趙斗北吐出喝到口中的茶葉,冷峻的臉頰微微動了動,抬手抓了抓右眼黑痣上的毛,淡淡地說:“該來的,遲早會來。聽說這知縣,只是一個弱冠的年輕人,還是一位舉人,不知縣丞此時心情如何?”
劉伯欽冷眸說:“你是何意?”
趙斗北起身,伸了個懶腰:“還能有何意,自然是為劉縣丞打抱不平。你可是洪武四年的進(jìn)士,他顧正臣,呵呵……不同人,不同命。有人認(rèn)命,有人不認(rèn)命,不知劉縣丞是哪一種人?”
劉伯欽握了握拳。
不甘心。
自己是洪武四年第三甲賜同進(jìn)士出身,被任為句容縣丞,只是一個小小縣丞!
苦熬兩年,沒有把前任知縣熬走,好在是老天開眼,把前任知縣的爹熬走了。
死了爹,官員需回家守孝三年。
知縣位置空了下來,按理說,接替句容知縣的應(yīng)該是自己這個縣丞!
可結(jié)果呢?
吏部大筆一揮,弄來一個舉人!
呵,自己堂堂進(jìn)士,居然被一個舉人踩在頭上?
劉伯欽不服氣。
可朝廷的命令,不可違抗。
劉伯欽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命禮房做好祭祀前準(zhǔn)備,灑掃社稷壇,備牲醴、祭儀以候。查看祭祀器物,若有損壞,當(dāng)速修理;命令儀仗皂吏,隨時候著,祭祀迎接時,不得有缺;安排耆老,到時負(fù)責(zé)導(dǎo)引;告知縣學(xué)教諭與生員迎接日期;備好祭祀祝文,安排人通報知縣祭祀日期與所在,留兩個人在那里聽差……”
趙斗北見劉伯欽安排妥當(dāng),不再說什么,轉(zhuǎn)身去安排。
句容以西,二十里驛館。
顧正臣剛齋戒兩個時辰,句容禮房吏員劉賢就到了。
在勘驗過官憑文書之后,劉賢行禮。
顧正臣只是抬了抬手,開口道:“祭祀準(zhǔn)備事宜不可大意,需檢查再三,不得有誤?!?/p>
劉賢看著年輕的顧正臣,有些驚訝。
這朝廷是沒人可用了嗎?
嘴上沒毛的人都開始派來,這不是亂來?
“縣尊放心,定會安排妥當(dā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