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說是為此而來,誠意伯會不會轉(zhuǎn)身離開句容?”
顧正臣看著劉基。
兩個人的目光對視著,一個充滿滄桑深沉,一個透著銳利鋒芒。
劉基笑了起來,聲音很輕,旋即放聲大笑起來,伸出手抓著顧正臣的手,連連點頭:“好,好一個縣男?!?/p>
顧正臣邀請劉基入縣衙。
從文書內(nèi)容來看,劉基是請旨來句容學拼音,查看這門學問適不適合推廣在國子學,乃至各地府州縣學。
作為明初的大學問家,劉基在學問領域是有話語權的,他愿意來句容看看問問,老朱沒道理反對。
只是,劉基來的這個時間點不對。
暫緩營造中都,這種消息早已傳遍金陵,句容與金陵本身就近,加上顧誠、胡恒財?shù)热藭r不時往來,消息自然也就傳入句容。
按照歷史進程,洪武八年四月,老朱停罷中都,五月,劉基死。
雖說劉基的死與停罷中都之間很可能沒有直接的關系,但誰又能清楚,老朱停罷中都是臨時決策?
要知道老朱許多時候都是謀定而后動,廢了丞相之后,立馬就能整頓朝廷,分散人員,井然有序,顯然是推演過的。
那老朱在派胡惟庸問候劉基時,是不是已經(jīng)做好了停罷中都的打算,甚至是做好了除掉劉基的準備?
畢竟,活人有嘴,會說:
當年你要是聽我的話,何至于此!
畢竟,死人閉嘴,不會說:
你如此失敗,怎么當一個好皇帝,布衣就布衣,不行就回鳳陽種地去吧。
(請)
劉基的請求
沒有人清楚朱元璋與劉基之間到底發(fā)生過什么,到底存在怎么樣的情緒與心理,但顧正臣相信,作為極力勸阻,反對朱元璋建都鳳陽的劉基,一定是朱元璋不待見的人,尤其是在決定停罷中都之后,更不待見。
但會不會因為不待見,不想看到劉基就動了殺心,這個問題是一個謎團。
不過從此時情況來看,老朱竟然在暫緩營造中都之后,還允許劉基跑句容來學拼音,恐怕不止是沒想好怎么處理劉基,估計還沒想好如何處置中都這個大麻煩。
劉基進了知縣宅,張希婉出來見禮,劉基又是一頓夸贊,直至把張希婉夸跑了才住嘴。
顧正臣趕走了張培,親自給劉基倒茶。
劉基長長嘆息,接過茶碗:“上了年紀了,反而多了一些懼怕。此番前來,雖是學問事,但更想你能幫襯老朽一把。眼下情況我不說你也清楚,中都是個燙手山芋,丟掉是遲早的事。只不過當年劉某憤然反對而陛下不聽,如今落得個麻煩結果,我怕是難逃一難?!?/p>
顧正臣坐了下來:“我聽聞,安豐之戰(zhàn)前,誠意伯也曾勸阻陛下莫要去安豐營救韓林兒……”
劉基端起茶碗:“沒錯,那一次,我攔住上位的馬,不讓他出征。后來,安豐城破,劉福通戰(zhàn)死,韓林兒被救了回來,一地狼藉。在那之后,上位冷落了我好一陣子。洪武二年決斷建都之事時,我反對最甚,甚至是離金陵之前,留下斷不可行的話……”
當年冷落,那時因為他還不是皇帝,輸了面子,但還需要自己這個謀臣。
時過境遷,他現(xiàn)在是帝王,沒了面子,是不需要自己這個垂垂老矣,不良于行的老人了。
需要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