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身體緣故,劉基再次回到馬車之上,毛驤則翻身下馬,與顧正臣并肩而行,劉基從馬車?yán)锵崎_簾子,問道:“顧先生,毛同知護(hù)送的這一批韃靼俘虜,多達(dá)兩千二百五十六人,若是安置不當(dāng),很可能會生出事端,難行陛下化蠻夷為中華之策。若你認(rèn)為有難處,還需早點(diǎn)告訴毛同知為上?!?/p>
毛驤哈哈大笑:“顧先生有難處,直接找陛下便是。不過我想,顧先生早已準(zhǔn)備妥當(dāng),否則也不會提前近月時間,讓俘虜早入句容?!?/p>
劉基微微凝眸,心頭暗驚。
傳聞之中顧正臣與太子、皇帝關(guān)系密切,如今經(jīng)毛驤證實,傳聞非虛!
眼前的年輕人到底有什么通天手段,一個個不起眼的滕縣舉人,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他為什么會住在沐英的府邸之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東宮中秋宴上,又為什么能贏得朱元璋的青睞?
這個笑容和煦的年輕人,藏著未知的神秘。
閱人無數(shù),細(xì)看顧正臣,卻發(fā)現(xiàn)此人如水中月,鏡中花,看似看到了他的真面,實則只是一道虛影。
這種古怪的感覺,讓劉基心頭更是凝重。
軍隊與韃靼俘虜浩浩蕩蕩,近三千人抵近句容縣城,沒有直接入城,而是前往城外安置區(qū)。
城西北。
劉基下了馬車,跟著毛驤等人看著眼前的“營地”,筆直而平坦的道路如“豐”字延展而出,沿街皆是規(guī)整如一的茅草屋,籬笆院的門上還掛有木牌。
毛驤指向木牌,上面寫著“丙二十六”,疑惑地看向顧正臣:“這是?”
顧正臣上前解釋道:“為便于管理,也方便這些人適應(yīng)句容,熟悉句容的家與田地,縣衙在每一戶中都掛了木牌,房屋,腰牌,田地,都是同一個編號?!?/p>
劉基贊道:“這心思倒是細(xì)致,韃子雖不識字,卻也知比對模樣,拿著腰牌找住處、找田地,準(zhǔn)錯不了?!?/p>
毛驤深以為然,點(diǎn)了點(diǎn)頭,側(cè)身對身旁的副手道:“將火尋、馬術(shù)、阿古拉與賽罕傳來?!?/p>
(請)
安置俘虜,編號在冊
不久,四個魁梧大漢便走了過來。
這四人皆是膀大腰圓,面龐較胖,走路生風(fēng),只不過此時也戴著頭巾,穿著大明的尋常衣裳,乍一看,并不像韃靼人。
毛驤指了指顧正臣,威嚴(yán)地介紹道:“這位是顧知縣,日后你們將在他的管轄之下生活,他決定著你們的生死,萬不可怠慢,頂撞!”
火尋、馬術(shù)等人連忙下跪,口中喊著:“草民見過縣太爺?!?/p>
顧正臣剛想讓人起身,毛驤攔住了顧正臣,繼續(xù)說:“他們曾是韃靼人,成為了大明俘虜,皇帝有好生之德,何況天下一家,大明當(dāng)有容人之量。顧知縣,這些人我可就交給你了。”
劉基從袖子中掏出兩份文書,遞給顧正臣:“這里有一本俘虜名冊,依冊入戶。另外一本則是安置俘虜要義,按策施行便可?!?/p>
顧正臣接過之后,翻看了下,將其交給駱韶、林山:“你們拿名冊去核對人數(shù)?!?/p>
駱韶、林山答應(yīng)一聲,轉(zhuǎn)身而去。
劉基看了看周圍的房屋,皺眉道:“這里房屋數(shù)量,貌似不多?!?/p>
毛驤看向顧正臣,也很疑惑這個問題。
顧正臣讓火尋等人起身,然后推開了一扇籬笆門,伸手道:“這里房屋數(shù)量九十四,安置五百六十四人?!?/p>
劉基手指掐動,皺了皺眉:“六人一個房屋,這樣安置,也是沒問題?!?/p>
毛驤附和:“擁擠點(diǎn)不礙事,只要能擋風(fēng)遮雨,不讓人流落街頭,無有居所便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