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兩天的“整頓”,大沙這場全民參與的“倒蔡”運動才算結束。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不過沒人在乎那些倒霉蛋,誰叫他們是少數(shù)派呢。
如果要把政治壓迫這個詞的概念放大放寬,那么人類一切行為都繞不過它。
社會活動永遠是多數(shù)派壓制少數(shù)派,強權者壓制弱勢者,就像爸爸揍兒子一樣,不講道理。
人多、有錢、拳頭大,才是讓你屹立不倒的唯一真理。
反正蔡家完蛋了,一堆人分了好處,這些人自然會叫剩下的少數(shù)派閉嘴。
何況現(xiàn)在東海人已經(jīng)放話,要提高對本鎮(zhèn)的建設投入,絕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新來的礦老板比以前的強。
而一份關于大沙的詳細數(shù)據(jù)也被送到了林楓的手上。
兩萬八千多居民,有近一半是青壯,算上從蔡家搜出來的武器,整個大沙的長槍短炮能拼出來兩百多支槍,完全有能力保護居民不受喪尸威脅。
至于物資方面就有些不太盡如人意了,本地暫時還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大沙如果失去常河的供應,現(xiàn)存的食物最多支撐三個月。
這也是上層控制地方的一種手段,將能源、食物、藥品彈藥資源分開生產(chǎn)和分配供應,這樣可以加強各地的連接,同時確保對地方的控制。
有槍的沒糧,有糧的沒兵,可以最低限度的保證地方對上層的依附。
不過與之相對的,就是更高的運轉損耗,畢竟現(xiàn)在這時候,運輸?shù)某杀究刹坏汀?/p>
要是人人都跟五馬山一樣,啥都自己搞定了,那大家也就沒那么在乎上層的意見了。
目前大沙也在努力搞大棚種植,但居民們沒能齊心協(xié)力,有點各自為戰(zhàn)的意思,所以進度很緩慢,主要還是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或者說缺少一個足夠強勢的領袖。
要想在這么大一個團體里,將所有人拉到一起認真干一件大事,沒有足夠的威望和號召力是河南的。
五馬山能做成,是因為一切資源都歸林楓調配,而且最早的那批居民當時壓根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聽林楓的悶頭往上沖。
馮小貴有想法,但他沒有足夠的資源。蔡家有資源,但他們不愿意冒險,因為花錢搞這種項目,最后可能給別人做嫁衣。至于小門小戶的更不用說了,站出來也沒有足夠的號召力。
現(xiàn)在林楓來了,情況自然得有所改變。
這種短期內(nèi)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卻未必能快速見到回報的事,他不干也得干。
只有這樣,才能牢牢地把大沙控制在自己手上,不被外人染指。
煤礦很快復工,人手根本不缺,到處都是想要賺點錢的人,設備也是蔡家留下來的現(xiàn)成的。
你說這不是搶嗎?
笑話,明明是鎮(zhèn)政府查封來的非法資產(chǎn),放著也是放著,干脆“租借”給了鳳凰礦業(yè)創(chuàng)收。
地下避難所的計劃書搞出來后,項目也快速上馬開始召集人手,大沙鎮(zhèn)一下子就進入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工作中。
林楓只待了幾天,看到一切都走上正軌后,從大沙挑了一批老實能干的青壯帶回五馬山,又給王強留下了五十個好手和一批武器便拍拍屁股走人。
臨走之前,他還交代王強干了一件“缺德事”。
幾十號人撒出去,騎著雪地車漫山遍野地晃蕩,見到喪尸就賞它一塊大肥肉,一路帶到大沙鎮(zhèn)附近。
以后這種事,隔三差五就得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