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情:聰明過人者的宿命
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生而聰敏,才華橫溢,甚至在幼年就震驚世人。然而,他們往往英年早逝,成為歷史的一顆流星。項橐、甘羅、曹沖、王勃……這些名字帶著璀璨的光芒,卻都早早隕落。他們的故事令人嘆惋,但更值得深思。
是什么讓這些人無法長壽?是天妒英才嗎?是權(quán)謀傾軋嗎?還是他們自身的無知與桀驁?回顧他們的經(jīng)歷,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絲天道的無情與人性的深邃。聰明過人者,若不能藏拙,便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最終付出慘烈的代價。
項橐的故事:七歲師孔子,十歲命歸黃泉
項橐,七歲便以才智名震天下。他的故事始于孔子周游列國途中的一次偶遇。
孔子行車趕路,途經(jīng)一群孩童嬉戲,其中一名小孩用沙土堆了一座“城”。孔子讓車夫鳴鐘示意他們讓路,但那名小孩卻不閃不避。孔子下車問:“為何不避車?”小孩項橐答道:“從古至今,車?yán)@城而行,豈有城避車之理?”孔子聽后大驚,覺得這小孩非同尋常,于是決定試探項橐的學(xué)識。
孔子接連提出四十多個問題,涵蓋天文、地理、倫理、自然等各種領(lǐng)域:
什么山?jīng)]有石?
什么水沒有魚?
什么門關(guān)不上?
什么牛不能生犢?
什么馬不能生駒?
什么刀沒有環(huán)?
什么火沒有煙?
什么男人沒有妻?
什么女人沒有夫?
面對這些刁鉆的問題,七歲的項橐不慌不忙地一一作答:“土山、井水、空門、泥牛、木馬、砍刀、螢火、仙人、仙女……”
每一答都簡潔精準(zhǔn),滴水不漏??鬃勇勚B連稱贊:“善哉!善哉!”
孔子試圖邀請項橐同行,項橐卻拒絕得有理有據(jù):“我有嚴(yán)父,需侍奉;有慈母,需奉養(yǎng);有兄長,需順從;有弟弟,需教導(dǎo)。家中責(zé)任尚重,怎能隨君游歷?”孔子又提議博弈,項橐坦然拒絕:“博弈無益,學(xué)生博弈則忘讀詩書,農(nóng)民博弈則荒廢田地,君子焉能沉溺于此?”孔子再提議平天下,項橐又以邏輯嚴(yán)密的論述駁斥了他。
最后,孔子感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毖韵轮?,他將項橐視為自己的老師。這句話流傳千古,卻也為項橐?guī)砹藲⑸碇湣?/p>
你想想
孔子想與項橐一起周游列國,可人家壓根就不和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