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歆正在陪曹沖讀書,今日曹沖學習的是《荀子》中的《子道》篇,一旁主講的教師是一個叫宋忠的先生,是當時的大儒。投奔曹操后,因為學問很好,對儒家經(jīng)典十分熟悉,所以暫時安排他給曹操的兒子們授課。
曹沖不時的發(fā)問,宋忠回答他以后,也會問問題,曹沖往往能夠舉一反三,旁聽的曹操心中十分滿意。宋歆在一旁聽著,也是覺得受益匪淺。
宋忠問道:“公子,荀子說:‘出孝入弟,人之小行也。’你可知其意?”
“回先生,此句說,順從父母雖然是孝道,但是,真正的君子應該更注重順從道義,而不應該盲目順從小道而放棄大道。如果父母,上級,君主無道,還要順從不就等于同流合污了嗎?正如晏嬰大夫所言的那樣,君主為社稷而死,臣從之,如果是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死,那臣子就不應該從之?!?/p>
“公子答的好,那么公子如何理解,小道,中道,與大道呢?”
“回先生,小道應服從與中道,中道應服從于大道。父母,上級,君主也是人,也會有不足之處,也會被蒙蔽,如果這時候不站出來指出他的錯誤,反而順從他,不但對他們沒有好處,對自己也沒有好處。這便是此篇說的‘從義不從父’了。”
此時,有人送來軍報,遞上給曹操,他打開看了看,眉頭一挑,就放在一旁,沒有中斷課程。
曹沖繼續(xù)說:“我父親有如今的土地和勢力,就是因為手下有一群爭諫之士不停地糾正父親的做法,父親聽從了他們的建議行事,才有今日的繁盛。
當年袁紹就是因為不聽從手下謀士的意見,反而猜忌他們,才會被父親打敗的。
后面孔子舉例,大國有爭臣,士人有爭友就是如此,他們不是為了順從你的意思而在你身邊,他們是在幫助你用道義糾正自己的行為,實際上不但對你無害,反而是有益?!?/p>
“公子已經(jīng)掌握了此篇的核心意義,宋忠已無問題?!闭f完起身對曹操施禮說道。
“嗯,我兒能從古人的話反思今日,很好。仲子啊,你先別走,你看一看這份戰(zhàn)報吧??春罂梢哉f一說你的想法?!?/p>
曹操微笑捋著胡子夸贊了曹沖,順手把剛才拆開的戰(zhàn)報遞給了宋忠。
宋忠猶豫片刻,才看了戰(zhàn)報說道:“我軍已經(jīng)把關羽驅趕至江陵北部,逐步縮小包圍,李通的汝南軍也迅速南下,待包圍完成就能絕殺關羽。目前看,丞相計策都實現(xiàn)了?!?/p>
“這并非我出的計策,而是他?!辈懿俸鋈灰恢覆軟_身后的宋歆。
聽到曹操說自己,宋歆輕輕躬身。周文直看了一眼宋歆,覺的有些詫異。沒想到這個出身寒微的小子還能有這番智慧,心中更加不服氣了。
他從小就是族里的天驕,如何能容忍一個人超過自己,而這個人還是個出身卑微的寒門子弟。不過他的那點微表情,根本就逃不過曹操的眼睛。他繼續(xù)問宋忠:“你認為此次我軍能夠完成計劃嗎?”
宋忠說:“丞相,此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在下認為,還有一處漏洞。”
曹操點頭,“你且詳言無忌?!?/p>
宋忠說道:“丞相令汝南軍作為最后攻擊關羽的一環(huán),這便是漏洞。”
一旁的宋歆和曹沖也很好奇,“為什么?”曹沖禁不住問道。但是片刻之后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宋忠注意到了曹沖的臉色變化,說道:“恐怕公子已經(jīng)看到,不如請公子說如何?”
“嗯,我兒直說便是?!辈懿俅葠鄣目粗约旱膬鹤诱f。
“是,父親,此計所有環(huán)節(jié)都無問題,只是這汝南軍自從南下以來,一直是急行軍,沒有機會休整。汝南軍雖然戰(zhàn)力強,訓練有素,可是這連日奔波下來,等到了和關羽決戰(zhàn)之時,恐怕已經(jīng)是沖風之末,力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極,力不能入魯縞。以此軍做最后攻擊,恐怕不會有效果?!?/p>
曹操陷入了沉思,他近幾日也總覺的哪里有紕漏,看來這感覺是對的。而此時,想要讓汝南軍停下休整也不可能了,戰(zhàn)機稍縱即逝,不然狡猾的關羽肯定又會跑掉。
周文直正在竊喜,突然曹操目光聚焦在自己和宋歆身上,發(fā)問道:“周文直,宋歆,你二人有何想法,說一說吧?!?/p>
二人聞言,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