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小妹有點迷茫。
從她有記憶開始,媽媽就一直在挨打。
爸爸喝醉了酒打她,遇到不順心的事打她,聽說小孩們都喜歡她也打她。
書上說,犯錯才會挨打,可媽媽什么都沒做錯。
她會編好看的羊角辮,會梳漂亮的公主頭,會哼好聽的童謠,會講好多好多故事。
奶奶生病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他們一家三口,家務活都是媽媽在做,爸爸每天早出晚歸,每次見到她都是冷臉。
荀小妹最喜歡爸爸出門在外的這段時間,整個屋里的壓抑都會隨著爸爸的離開而煙消云散。
媽媽會用狗尾巴草給她編小動物,在多種多樣的可愛里,她偏愛燕子,媽媽總會笑著點點她的鼻子,夸她有眼光。
“囡囡,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長出了翅膀,那就飛出去吧,飛得越遠越好。
媽媽希望,你能飛到春天里,看一場沒有雪的日出。
”她問:“媽媽不陪著我嗎?”媽媽只是笑:“媽媽已經長不出翅膀啦。
”她不明白。
她又問媽媽,為什么媽媽什么都沒做錯,還是會挨打,書上明明不是這么說的。
媽媽臉上浮現(xiàn)了一絲她看不懂的情緒,像找不到松果的小松鼠,又像村長爺爺家那只丟了崽的老貓。
“書上說的,也不全是對的。
”媽媽的手撫上她的額頭,很暖很暖,“而且媽媽確實做錯了事,但我不后悔。
”她似懂非懂。
媽媽說的話,荀小妹向來無條件相信。
書上說的確實不全是對的。
就比如,書上還說,偷東西是不對的,是在做壞事。
但她沒有辦法。
媽媽告訴她要多讀書,家里墊桌角的教材都被媽媽偷偷攢了下來,留給她看。
她學得很快,學會了拼音、寫字、算數(shù),還學了畫畫和唱歌——媽媽什么都會、什么都教她。
家里的書很快就看完了。
她只能悄摸摸地點著煤油燈,去村長爺爺?shù)膫}庫里偷書看。
荀小妹知道這不對,但她不覺得這是在做壞事。
村長爺爺從來不看書,倉庫里成堆的書積攢了好多好多年,甚至還會被嬸嬸拿去燒爐子。
媽媽也不覺得這是件不好的事情,還會幫她望風,只是每次事后都會叮囑她要原樣還回去。
盡管并不認同書上的觀點,但荀小妹心里清楚,這就是偷。
不是偷書,是偷知識。
也許是心存愧疚,媽媽平時干活都會幫嬸嬸一把,擦桌子拖地洗衣什么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