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們?nèi)e的村子收吧?”
唐氏集團(tuán)的訂單那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棄的,既然自己村子里的菜已經(jīng)沒了,那現(xiàn)在唯一的辦法也就是到外村去收了。
“去外村收?收回來之后咋辦,都不是自家的菜了,村里的人才不會過來整理打包呢。還有,三成利這生意咱家賺不到什么錢了?!?/p>
自家生意的利潤構(gòu)成老徐也是知道的,大部分都是自家地里的蔬菜帶來的林潤,從其他村民身上賺的基本都用來支付運費了。
這個利潤雖說是比以往賣菜給菜販子要強(qiáng),可現(xiàn)在的老徐如何能夠甘心呢?自己累死累活忙活半天大頭都給其他人賺去了,這生意這樣做也沒什么意思。
而且,貨物的整理打包是個大工程,以前有其他村民幫忙還好一些,現(xiàn)在賣的不是人家的菜,人家根本就不會來幫忙的,能干活的也就自家三個人加上老王家的幾個人而已,等貨物都整理打包好了,自己的命怕是也要去一半了。
“爹,三成利那是給本村的價格,外村不可能給這個價格的。我覺得按照菜販子的收購價再加一點就好了呀?!?/p>
本村的人也就算了,外村的人小徐也覺得三成利太低了。
“老婆,你怎么看?”
“對,兒媳婦,你給出個主意?!?/p>
老徐和小徐是商量不出什么好主意的,還得指望見多識廣的小徐媳婦。
“我倒是有個主意,去外村收菜肯定不能按照本村的價格來,但是呢如果按照菜販子的價格給,恐怕收上來的菜都要挑揀很長時間?!?/p>
他們都干過把菜賣給菜販子的事情,那時候從地里收菜根本不會去挑的,經(jīng)常是菜和野草混在一起。反正收購的價格就那么一點點,沒野草也不會多給一點,有野草反而還能壓個稱多算那么一點點呢。
“我看不如這樣,我們按照城里批發(fā)市場的價格給,但必須是干凈的菜不能夾野草,一旦發(fā)現(xiàn)野草咱就不要了!
單我們自己收還不夠,還要發(fā)動村里的人一起出去收,價格固定,收回來后再按原先的價格賣給咱們,利雖然是少了點,可是多少還是有的呀,總比他們在家一分錢賺不到要強(qiáng)吧?”
小徐媳婦簡單算過,之前賣菜因為都是自家地里的,本錢基本可以忽略不算,1w的菜交三成的利給他們家,自己可以留7成利也就是7000聯(lián)盟幣的收益。現(xiàn)在呢,從外面收菜多了5000聯(lián)盟幣的本錢,他們自己還剩下的利只有2000了。
可這2k是賺的舒服呀,他們只不過拿著錢從外面轉(zhuǎn)一圈帶點菜回來就能賺到了,不比呆在家里一分錢賺不到要好么。
“另外呢,家里不出去的人我們可以雇傭他們過來打包給他們算工錢,這樣活不就包出去了嘛。還有我覺得有必要攢一攢錢買一個自動打包機(jī)器人回來,這生意是長久的,機(jī)器人買了不虧。”
小徐媳婦還是有頭腦的,這樣收購雖然他們的利潤也會下降許多但終歸還是有得賺的,只要能維持住和唐氏集團(tuán)的生意,辛苦付出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