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傳送的底層原理來自于空間坐標的修改,通過強行修改空間坐標后利用空間自主修復能力將大鵬傳送到目標區(qū)域。
這種傳送技術非常地精準,也非常地耗能。
理論上空間坐標的修改是沒有距離限制的,可是實際上大鵬只能做到200光年內的坐標修改,其根本原因是出在能量供應上。
前面的實驗提到過,就是200光年的傳送短時間內所需要的能量供應已經沒有什么材料能夠承受的住的了。
為此陳三水已經將能量供應從實體材料改成了磁場。
可是這依然不能滿足更遠距離下的傳送。
以300光年傳送的理論推算為例,演算的結果表明整個傳送過程需要在5秒之內供應相當于千萬噸級核彈爆炸產生的能量總和,別說輸電線路了,就是設備上的導電部件也承受不了這么大能量的傳輸工作呀。
材料學院士李天然為此實驗了不下于上萬種的材料,可是結果令人很沮喪,沒有一種材料能夠承受住如此規(guī)模的能量輸送。
硬剛這條路顯然已經走不通了。
想要實現傳送距離的突破,陳三水需要從其他途徑想辦法了。
【臣在想,星系之間的傳送不需要那么精準甚至它的誤差范圍達到上百萬公里其實都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p>
陳三水緩緩地說出自己對遠程傳送的理解。
一個恒星系的范圍是極為遼闊的,這種遼闊超出了人們的理解,星球表面的大距離在恒星系范圍內就像是比例尺度非常高的地圖上說一公里的距離一樣,它都不一定能畫出線段,一個點就能代表了這個距離。
星門的建設區(qū)域通常都是選擇在星系的邊緣,那一般都是星系內相當空曠的一塊區(qū)域,相鄰星球之間的距離更是達到了億公里的數量級,百萬公里的誤差實在算不上什么。
本小章還未完,請后面精彩內容!
陳三水的改良是在大鵬傳送前對它周圍的空間進行壓縮,在空間坐標進行修改的01秒內釋放壓縮空間,這時壓縮空間的自主修復會影響到正在修改的坐標將坐標進行同比例的修正,從而達到超出原本傳送距離的結果。
怎么理解這個東西呢。
打個比方傳送修改的坐標點是在200光年的某個一個坐標,這時對大鵬所占據的空間進行折疊壓縮,壓縮比達到10倍。
以現在的空間技術而言這很容易實現。
當坐標修改開始進行時,敢在空間修復之前釋放壓縮的空間,這個時候大鵬的整體空間坐標會跟隨壓縮空間一起發(fā)生改變,改變的量是向外擴大10倍。
此時因為修改空間坐標導致的空間修復到來,大鵬將被修復到200光年外的地方。
但是此時的大鵬原本的空間數據發(fā)生了改變出現了10倍的變化量,同樣空間修復的時候也會發(fā)生10倍的變化量的改變,也就是說大鵬理論上是可以直接被傳送到2000光年外的地方。
這種傳送會存在一定程度不受控的情況,比如因為各種不定因素的存在,大鵬具體被傳送到2000光年外的坐標點誤差會非常的大,大到可能超出一個星系的范圍。
【我們多次推演的結果顯示,300光年這個距離目前是可控的距離,傳送坐標點的誤差能夠控制在10萬公里的范圍內。
如果我們能夠在壓縮空間釋放上做得更加精確,這個誤差還將進一步縮小?!?/p>
最后陳三水如此總結。
喜歡修真大佬在星際時代請大家收藏:()修真大佬在星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