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喬身影漸漸遠去,公孫羊又勸一遍:“以我之見,主公還是送出城為好。周禮昏禮,婚姻為盟。如今雖世風日下,但主上婚姻和媾,則更為民所喜,此為人倫之理。昨日大婚,今日女君便北上,尚可推說戰(zhàn)事緊張,只這幾步出城相送之路,主公事務再如何繁冗,也不好省略。主公若不送,恐叫城中民眾生疑?!?/p>
……
小喬出了大門,魏梁和鐘媼過來相迎。她上了前頭那輛馬車,魏梁鐘媼等人也各自就位,正要出發(fā),忽然看見魏劭出來了,忙去相迎。
“備馬。我送她出城?!?/p>
小喬已經坐定在馬車里了,忽然聽到后頭飄來了魏劭的聲音,出于好奇,忍不住還是撥起簾子瞥了一眼??匆娝驼驹诖箝T臺階那里等人去牽馬過來,側臉對著自己,仿佛在出神地想著什么,忽然,似乎覺察到了來自身后的那道偷窺目光,轉過了臉,目光投向小喬的馬車。
小喬立刻往后縮,“啪”的放下了簾子。
……
車馬出發(fā)上了大街。
這個辰點,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路人看到一行車馬從信宮方向而來,中間一輛大的馬車,前后有隨從護衛(wèi),魏劭也騎馬在側,慢慢便聚攏過來,呼他君侯。過了一條街,人越來越多,漸漸地,消息不知道怎的也傳開了,說中間那輛大車里坐的便是新婚的郡侯夫人,君侯因戰(zhàn)事緊張,新婚翌日便只能送她北上,雖不忍分離,但無奈之下,也只能親送她出城。民眾情緒慢慢便激動了起來,有人開始向馬車里并未露面的女君高聲致以禮節(jié),其余人紛紛效仿。
小喬坐在馬車里,聽出車外的路人在向自己口獻敬辭,也有高聲祝她路上順遂平安的。
這個年代,儒家男尊女卑、不提倡女子改嫁之類的禮教雖然已經開始被上位者所倡導,但世風比起后來還是開明許多,也沒有什么命婦貴女不可拋頭露面的嚴格限制。在兗州,小喬母親還在世時,每年三月,都會帶上大小喬一起去花神廟參加被視為重要節(jié)日之一的上巳節(jié),春和日麗,一路馬車敞篷,接受著沿途所遇郡民的致意,與民同樂。聽到兩旁喧聲越來越大,便叫,春娘卷起兩邊簾子,自己向道旁兩側的民眾微笑點頭致意。
城里民眾自然不知道魏喬兩家舊事。因魏劭頗得民心,對君侯的新婚之妻,自然也懷著同等好感,感于新婚次日便要夫妻分離,一路相送。見她終于露臉回禮,端坐于車中央,淑韻娉婷,仙姿神儀,笑容又如和風泛過桃李之蹊,可親可近,目光掠過之時,人人心里都有一個感覺,覺得君侯夫人仿佛是在向自己致意,頓時歡呼出聲激動不已,也不分男女,一路追著馬車,人也越來越多,全都簇擁在馬車兩旁的道上,就只為了多看她一眼。
小喬起先露面向民眾微笑致意,也不過是出于自己身為君侯之妻的本分。沒想到卻引來這么多人一路追送,眼看遠處還不斷有人往這個方向跑來,人只怕會越來越多,唯恐萬一引發(fā)踐踏,向近旁的民眾搖手示意不必相送,自己便放下了車簾。
劉郎
民眾送君侯新婦出城,本屬正常,魏梁起先也不在意,漸漸見人越聚越多,最后竟然爭相追逐馬車,兩旁人頭攢動宛若集市,要不是馬車兩側一路有士兵持矛隨行擋著,只怕都要擠過來了,心焦起來,回頭看了一眼稍落于后的魏劭,見他面上似乎帶了些不快。
顯然,這樣的場面應該也不在他的預料之內。
魏梁心里忍不住便埋怨起喬女多事,再看向馬車,所幸她已經垂下了簾子,急忙拍馬靠近,一邊親自護送馬車,一邊大聲命人散去,終于出了城,這才加快速度,最后停在了距離城門數(shù)里之外的道旁。
魏劭臉色依舊沉沉若水,看不出在想什么,更沒下馬。等魏梁等人到了他跟前拜別的時候,吩咐了兩聲,叮囑他路上小心,隨后視線抬起來,掃了一眼前頭那輛從出城后簾子就一直沒再掀開的馬車,驅馬掉頭就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