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緤的來訪,意味著羋景駒已經(jīng)盯上了楚軍,想要拉攏項梁,可羋景駒畢竟是楚國偏族,這等出身不能正王位,登大統(tǒng),所謂師直為壯曲為老,名不正則言不順,這也是項梁看不起羋景駒的地方,故此,在項梁心中,是不想投順羋景駒的,但既然董緤已經(jīng)來訪,項梁認為,可以一見,畢竟秦國還很強大,還不是各路義軍鬧內訌的時候。
此時,隊伍匆匆駛入徐縣,項梁剛剛進入城門,便與項伯,項羽等急奔馳,向縣衙趕去。
此時,幾名守衛(wèi)縣衙的項羽親隨見到項梁,紛紛行禮,一名校尉迎了上來,拱手道:“使者在偏堂等候多時了?!?/p>
項梁點點頭,帶著眾人,快步向偏堂行去,不多時,眾人大步走入偏堂,一名穿著樸素的中年人見項梁等走入,趕忙起身,拱手笑道:“在下董緤,奉楚王景駒之令,特來拜訪項梁將軍。”
項梁上下打量董緤半響,拱手回笑道:“我就是項梁,見過董大人了?!?/p>
項梁做個請坐的手勢,眾人分賓主入座,幾名將領佇立在項梁身后,這時,幾名親隨端來茶水,放在眾人面前,這時,項梁拿起一杯茶,輕抿一口,茶香四溢,旅途的勞累頓掃而空,放下茶杯后,項梁笑道:“董大人這次來,不知所謂何事?”
見項梁終于開口,董緤也拱手回禮道:“暴秦苛政,一統(tǒng)楚地后,楚人無不思念故國,盼望早日推翻秦國,而我王羋景駒,秉承著楚人之志,自立一方,特招納四方豪杰,前來會師,一舉推翻暴秦,恢復故楚,希望項梁將軍也能一起,投效楚國。”
說到這,董緤端起茶杯,假裝喝茶,卻趁機覷一眼項梁,見他面無表情,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董緤只好輕嘆一聲,假作傷感,嘆道:“當年江陵一戰(zhàn),令尊項燕,為了楚國,戰(zhàn)亡疆場,雖死猶榮,如今項梁將軍擁兵十余萬,聲勢浩大,更應該秉承乃父遺志,匡扶大楚,方算仁者?!?/p>
董緤的話,分明是在逼迫項梁投順羋景駒,但項梁既然已決定拒絕董緤,自然不會答應他的要求,此時,短暫的沉默過后,項梁也假作惆悵,嘆道:“如今山東局勢動蕩,張楚王陳勝生死未明,四方擾攘,天下觀望,秦軍聲勢浩大,楚國何去何從,亦未可知,董大人可否容我想一想?”
項梁婉拒之詞,董緤怎能聽不出來?
而且,他居然堂而皇之,已陳勝做擋箭牌,無論如何,陳勝乃草民出身,怎么可能榮登大統(tǒng),想到此,董緤略顯不悅,聲音尖銳道:“項梁將軍怎能如此無視我王?此時,我東楚國帶甲二十余萬,聲勢浩大,秦軍見之,也會喪膽,今日邀請將軍會師,乃是我王仁慈,若他日我王變卦,恐怕……”
說到這,董緤眼中露出了不屑之色,聲音低沉道:“一山不容二虎,將軍自己看著辦吧!”
董緤的話音剛落,鐵劍出鞘的聲音豁然響起,項羽憤怒走上前,直奔董緤而去。
堂內瞬間變得安靜,這時,董緤已感受到項羽身上冷冷的殺氣,他不由抬手格擋,快起身,一旁,響起項梁憤怒的呵斥聲:“羽兒,不得無理!”
項羽眼看就要走到董緤身前,被項梁呵斥,只得怒道:“匹夫,再敢小覷我江東楚軍,這就是你的下場!”
項羽用劍砍斷桌案一角,這才收劍入鞘,回到項梁身后,這時,項梁做出了果斷的回應:“董大人今日之言,項梁銘記在心,他日兵戎相見,還請貴國刀下留情!”
說完,項梁冷哼一聲,大步向堂外走去,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所有人都跟著離去了,只剩董緤呆呆的站在原地,看著項梁等人的背影,無奈的搖搖頭,這趟楚國,白來了。
而另一面,項梁走出大堂后,心中怒氣依然難以平息,走了一段距離,項梁回頭看向項羽,毅然令道:“你明日率兵繼續(xù)北上,給我向彭城進兵!”
。。。。。。
泗水郡沛縣,這里是劉邦的治下,自從斬白蛇起義后,劉邦聲名遠播,也曾向四方擴展,但最終,因劉媼病逝,劉邦不得不在家中守喪,取消對各地秦軍的打壓。
期間,劉邦命沛縣嚴防死守,備戰(zhàn)城頭,防止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戰(zhàn)爭,尤其章邯在山東之地,大小戰(zhàn)役,勝多敗少,使得各路義軍更是膽戰(zhàn)心寒,無不謹小慎微。
區(qū)區(qū)幾年間,劉邦勵精圖治,體察民情,沛縣在他的治理下,風聲鶴起,兵強馬壯,此時劉邦麾下兵馬已多達五萬余人,雖然不能全部配穿皮甲,但基本的木甲,已經(jīng)齊全,也可畏是泗水郡內,一支強大的軍隊。
此時已經(jīng)快近晌午,但在沛縣西面,一支兩萬人的秦軍,高舉秦旗,正在向豐邑行進,這里,是沛縣的屬邑。
劉邦此時也在這座城中,一座并不高大的城池,但這里卻駐扎著劉邦近三萬的兵力,也正因如此,秦軍才會把目標鎖定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