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良相處了那么多年,項伯始終不知道,張良乃是韓相后人,直到項莊走訪下邳,之后的總總,才讓項伯如夢初醒,
雖然張良隱瞞了那么久,但項伯并不生氣,畢竟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是張良伸把手,幫助自己熬過最艱難的時刻。
≧
可后來,張良在項梁面前請命,想要輔助韓王成復(fù)國,之后又與項伯匆匆道別,在項伯心中,始終希望能有機會報答張良,感謝當(dāng)年收留之情。
這次項伯北上得知,張良如今已跟隨劉邦,隨軍西進,此時就在劉邦軍中,如果項羽率軍討伐劉邦,玉石俱焚,張良也會跟著劉邦陷沒軍中。
也正因如此,項伯才急忙喝止項羽,此時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項伯身上,項伯略作思索,干咳一聲,這才嘆道:“羽兒何必急于一時,將士們今日剛剛飲宴,醉眼朦朧,如何能夠上陣殺敵,何不等上一夜,待明日天亮,集結(jié)部隊,討伐劉邦不遲!”
項伯出于私心,說話底氣不足,但眾人并未聽出端倪,項羽略作思索,也絕項伯此言有理,他干笑兩聲之后,嘆道:“區(qū)區(qū)劉邦,我視他如草莽也,不急于一時!”
眾人紛紛點頭贊成,一旁的范增卻有些焦急道:“大戰(zhàn)在即,一夜之間的變數(shù)頗多,上將軍怎能變卦?”
“欸,亞父此言差矣,區(qū)區(qū)劉邦,屯軍十萬,何足懼哉?”項羽爽然大笑。
一旁,項伯也附和道:“我也認為,劉邦不足為懼,我們不妨讓軍士們休整一夜,況且,軍中飲宴正酣,將士們興致正濃,此時出兵,對士氣影響頗大,戰(zhàn)斗力也會大受影響,還是天亮之后再戰(zhàn)吧?!?/p>
這一次,項羽沒有理會范增,只思索片刻,點頭道:“就按照叔父之意辦吧?!?/p>
。。。。。。
離開項羽的牙帳,項伯在心中暗叫僥幸,若不是自己恰巧來到項羽牙帳,今夜,曹無傷的一份密信,必然激起項羽討伐劉邦的決心,那時,楚軍踏破劉邦大營,玉石俱焚,張良恐怕也難以幸免。
自己與張良朝夕相處這么多年,感情深厚,況且,若非張良當(dāng)初收留自己,自己此時還不知漂流在何處呢。
越想越急,項伯加快腳步,在一處哨塔旁,項伯解開拴在木樁上的戰(zhàn)馬,翻身而上,揮舞馬鞭,匆匆向自己的營房馳去。
大概一炷香的時間,項伯回到自己的營帳,帳內(nèi)空空如也,只有一個碳鍋,是剛剛不久前,被換過的。
帳內(nèi)很溫暖,項伯憂心忡忡的走回桌案旁坐下,坐了片刻,他又起身在站內(nèi)踱步,此時此刻,他不知道該如何化解這場危機。
又過了好一會,項伯才再次走回到桌案旁坐下,他拿起桌上的毛筆和一張羊皮,把羊皮平鋪后,項伯提筆寫了一封密信,寫完后,他拿起羊皮,用嘴輕輕吹氣,想把墨跡吹干,可吹了一會,項伯又覺不妥,把羊皮再次放在桌案上。
如果這份密信被人截住,后果不堪設(shè)想,雖然項羽不會對自己怎樣,可泄露軍事機密,這個罪名可不小。
想了好一會,項伯拿著羊皮走到碳鍋旁,把羊皮扔到碳鍋中,直到羊皮被碳鍋融化,這才拿起帳中的一個大氅,匆匆走出大帳。
與其寫封密信,提心吊膽,項伯認為,自己不妨親自走一趟,不管如何,只有親自見到張良,項伯心中才會安穩(wěn)。
此時項伯匆匆走出大帳,向著把守營房的幾名親隨大喝道:“跟我走!”
眾人牽過戰(zhàn)馬,匆匆向營外行去。
從鴻門到霸上,需要轉(zhuǎn)道走北面的馳道,然后穿過驪山,過灞河,才能看到劉邦的軍營。
此時已經(jīng)是深夜,項伯等人舉著火把,艱難的行進著,但項伯心急如焚,他也顧不得道路崎嶇,一路疾馳,很快,眾人行出戲地,轉(zhuǎn)走驪山,山路蜿蜒,馬匹不能急行。
又行了一段距離,忽然,前方燈火通明,一名親隨忽然勒停戰(zhàn)馬,在馬上指向前方,急道:“將軍,快看前方!”
項伯此時也隨著眾人,一起駐足觀望,只見不遠處,大概三百步遠的地方,燈火通明,大概有數(shù)千支火把,很明顯,這是一支軍隊。
項伯心中隱隱感到不妙,會是哪路兵馬,這么晚了,在這里攔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