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巧語塞。
這一刻,她意識到自己太想當然了。
面對蟲子危害,相比現(xiàn)代人的種種高科技與狠活,古人主要采取的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點誘蛾燈、放養(yǎng)鴨子、水淹、焚燒雜草、挖蟲卵等辦法滅殺害蟲。
就算在現(xiàn)代,倒退四十年,中國農田也遠沒有用這么多農藥的。
人類步入文明社會后,靠的根本不是什么農藥來解決吃飯問題。說不用農藥會餓死人,那是以訛傳訛,替賣農藥的打虛假廣告。
害蟲很早就出現(xiàn)了,適應力驚人,無論人類設計出什么高科技殺蟲配方,其結果也是讓它們變得越來越強大。
古人講究道法自然,對大自然進行有效索取,實則是相當睿智的做法。
喬巧想明白這個道理,對于通過制作殺蟲藥來賺錢的計劃,只能讓其胎死腹中。
不過,喬巧的話,點醒了喬老太。瞧瞧魚藤,自言自語:“不過這東西倒的確能防蟲。老大讓挖這么多,難道是想在家里驅蟲?”
才不是。
喬巧心中無力吐槽。大哥是嘗到魚藤捕魚的甜頭,這段時間都打算去禍禍溪里的魚吧!
但就那么一條靠村的小溪,能有多少魚?還得提醒下他們,別過分捕撈。
一是避免破壞生態(tài)平衡,二是頻繁捕魚,被村里人看到肯定要招惹是非。
大家都窮不會有啥,你一個人富裕不帶動大多數(shù)人富裕,槍就打你這出頭鳥!
喬巧莫名有些煩躁。
她之前跟大哥和五弟還鄭重其事地說過打獵三不打原則。沒想到這剛捕撈的魚還沒賣出去,大哥就讓大嫂挖這么多魚藤回來。
這是想著大干一場?
喉嚨里堵了一團氣,忽然,聽見喬洛嚷嚷。
“爹和五叔回來了!”
喬老太顛著小腳沖到院門口張望。喬老爹放下手中編織一半的竹簍。
喬巧抬頭望去,只見遠處山路,赫然顯現(xiàn)出兩條熟悉的身影。
一個倒拖扁擔,一個一手抓兩個桶。雙雙健步如飛,樣子輕松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