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溱國不曾寫詩?”
“溱國……”李易嘆了口氣,“自信王登基,讀書人有幾個敢顯擺的,不都是藏著掖著?!?/p>
皇帝重新坐回椅座上,溱國現(xiàn)任皇帝崇武厭文,前段時間,來了個焚書坑儒,以至于那里的讀書人,一個個遮掩自己的才識,拿起了弓箭。
司劍了解基本情況,地名也說的出來,觀其眼色,不像在虛言。
翰林院修書,雖算不上緊要的職位,但不明來歷的人,皇帝自不想安排進去。
抿了口茶,皇帝眸子凝視李易,他需要立個招牌,表明自己接納天下有才之士。
這在楚國攻略他國后,能起到相當(dāng)重要的作用。
司劍昏迷半年,還是得荀修救治才轉(zhuǎn)醒,不會是誰的謀劃,加上無家族羈絆,背景簡單,腿腳又不便,實在是合適的人選。
“簡略談一下,將帥的核心要點?!?/p>
皇帝帶著幾分威嚴(yán)開口。
讓太監(jiān)不必上筆墨,只要司劍答的不離譜,都會算過關(guān)。
“尚義、養(yǎng)士、料敵、審勢、出奇、守備?!?/p>
皇帝點了點頭,并沒讓李易再去論述。
將李易晾在那里,他翻閱奏折去了。
直到時間差不多,他揮手讓人把李易送出去。
盛父就在殿外候著,見李易出來,往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手里,塞了張銀票,“辛苦公公了。”
“盛侍郎就是客氣,咱家可什么也沒做,司公子的身體要好生調(diào)養(yǎng),翰林院多少還是會有些勞累的?!碧O(jiān)笑著說完,轉(zhuǎn)身回了屋里伺候。
盛父和李易交換了個眼色,并沒多談,在小太監(jiān)的推動下,李易出了宮。
馬車?yán)?,盛父聽李易說完在里面的情況后,陷入沉思。
皇上這意思,分明是要讓劍兒過。
隆恩當(dāng)真浩蕩至此?
劍兒只是寫詩了得,但其他方面,并未經(jīng)查驗,皇上讓他進翰林院,這其中,是否另有意圖?
可又能圖謀什么?盛父眉心輕蹙。
“岳父,是哪里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