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不到十九歲,但看上去卻已經(jīng)有大將之風。
在指揮隊友防守的時候,連李瑋鋒這樣的國足大佬他都敢使喚,絲毫不怯場。
這讓不少球迷都對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都看好他成為國足未來的國門。
替補門將方面,克勞琛也是敢想敢做,他沒有招募年齡更大,比賽經(jīng)驗更豐富的劉震理,而是選擇了20歲的年輕小將曾誠。
顯然,克勞琛并不是只為一場奧運會再做考慮,而是在通盤考慮國足的長遠未來。
他破格提拔這些年輕人,是在為他們將來順利的加入國足做鋪墊。
在美國隊開局的三板斧揮完卻沒有后續(xù)之后,國奧隊開始逐漸穩(wěn)住陣腳,并逐漸掌握主動權。
第24分鐘,鄭智斷球后完成了一腳直塞。
前插的林風在盤帶過掉兩名后衛(wèi)后,利用對手門將和后衛(wèi)的配合失誤挑傳到門前。
然而跟進的郜林面對無人防守的空門,一頭把球頂在了橫梁上……
現(xiàn)場一片嘩然,數(shù)萬名球迷看的人都傻了。
這球都能不進,不愧是你啊,郜林!
然而國足的進攻回合還沒結束,皮球擊中橫梁彈回了球場,落在了鄭智的腳下。
鄭智果斷起腳射門,皮球在飛行途中擦到了對方球員的腿形成了折射,就這么陰差陽錯的飛進了球門。
“噢噢,嚇死我了,我還以為這球沒了呢!”
“郜林你丫行不行啊,不行就讓董方卓來!”
“關鍵時刻還是老隊員靠得住啊,鄭智這個選擇,克勞琛算是做對了!”
球迷們一邊歡呼進球,一邊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場上球員的表現(xiàn)。
林風的表現(xiàn)自不必說,雖然這場比賽他的進攻欲望并不強,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在做組織、傳球和防守的工作,很少前插射門。
但他在場上的作用卻無法忽視,有他在場,國奧隊就能在前場拿住球,不懼怕對方的身體對抗和逼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