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如何限制對方的反擊,斯帕萊蒂從國米上半場的戰(zhàn)術中找到了靈感。
既然對方可以從前場就開始逼搶、攔截,來延緩甚至化解對手的反擊,那羅馬隊完全可以照著葫蘆畫瓢,學習對方的這種戰(zhàn)術。
只是比較可惜的是,他們隊內缺少像林風這樣全能的選手。
思來想去,斯帕萊蒂只能將這個任務交給年輕的德羅西了。
還別說,德羅西還挺適合承擔這種角色,斯帕萊蒂選對了人!
下半場開始后,雙方都加強了前場的逼搶和攔截。
雙方的絞殺變得更加激烈,而且很快就升級了。
參與前場逼搶的人除了林風和德羅西之外,雙方的鋒線球員也牽扯了禁區(qū)。
在兩人的帶動下,雙方的進攻球員紛紛化身工兵,有球就進攻,沒球就搗亂,阻止對方進攻。
比賽的激烈程度直接上升了一個檔次,哪怕是在自己的半場,也別想好好的帶球和組織了。
球在腳下稍微多逗留一秒鐘,下一刻就會有一個滑鏟過來,撞得人仰馬翻。
前場的進攻球員畢竟不是專業(yè)的防守球員,防守的時候下腳沒輕沒重的,所以時不時就能聽到裁判的哨聲、看到人仰馬翻的景象。
這種激烈的對抗,竟意外的獲得了球迷們的追捧。
雖然沒有令人激動的進球,但這種球員間拳拳到肉的肉搏戰(zhàn),卻更令人血脈噴張。
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球迷,甚至在鼓噪著讓雙方球員和球迷打起來。
看人踢球哪有看人打架過癮啊?
其實不用他們鼓噪,場上已經有這種苗頭了。
進攻球員下腳沒輕沒重的,有時候明明是沖著球去的,但技術太菜,沒鏟到球反而鏟到了人。
被侵犯的球員心中憋不住火,也開始伺機報復起來,讓這種犯規(guī)不斷升級。
有些時候你都不知道他們是奔著球去的,還是沖著人去的!
這種故意報復對手的苗頭出現,引起了主裁判的警惕。
他立刻改變自己的判罰尺度,對犯規(guī)吹的更加嚴厲,用幾張黃牌震懾住了所有人,讓雙方終于收斂了一點。
兩隊的主教練看的都皺起了眉頭,這踢得也太亂了,球隊的戰(zhàn)術都被球員們拋之腦后了不說,還平白得了好幾張無謂的黃牌。
最最關鍵的是,時間還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