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如今朝中大臣,多為世家之人,若是直接開展科舉,恐怕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p>
身處的位置不同,楊林的顧慮也越來越多。在他看來,如今大隋方才經(jīng)歷大亂,最重要的無疑是穩(wěn)定。
然而,他前方的馬展卻很快搖了搖頭,神色顯得無比堅定,沉聲道:
“父王應(yīng)該知道,世家之患由來已久,無論是先帝還是高祖皇帝,都曾考慮過削弱世家,只是沒有成功罷了。
兒臣想要推行科舉,除了為國取士,同樣也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朝堂被各個世家把持的局面。
如今父王還在,兒臣還在,尚能穩(wěn)定局面,可若是有朝一日,我等都不在了,世家根基深厚,權(quán)傾天下,這難道是好事嗎?”
馬展闡述著自己的想法,并沒有任何顧忌,因為他是大隋攝政王,如果他想要的話,完全可以掌控天下大權(quán)。
就算是楊林,也阻攔不了他。
這就是馬展現(xiàn)在的威望,以及他強大實力的壓迫感。
他之所以沒有奪權(quán),一方面是他確實懶,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與楊林齊心協(xié)力,一起推行新政。
聽著馬展話語,楊林不由得陷入一陣沉默之中,他忽然回想起在棗陽城時,他和馬展的對話。
那時候馬展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改變天下之志。
或許以楊林的立場,他應(yīng)該維護皇權(quán),可是楊廣的結(jié)果又告訴楊林,皇權(quán)不加限制,肆無忌憚,同樣不是什么好事。
因為就算是一國天子,終究只是一個名義,沒有足夠的實力,也只能任人宰割。
如果做出改變,能夠讓大隋變得更加強大,顯然不是什么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