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島澤先生,最后一個問題,您為什么會選擇成為老師呢?”
這是教資面試的一部分,有些面試者理所當然地會說些上臺面的好話,讓面試官們對此感到滿意,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固有想象。
為什么?連他試問自己都得不到準確的答案。
我是為了誰而努力?
他的大腦一片空白,模糊斑駁的記憶片段不斷閃回。一臺報廢了的舊膠片相機,艱難吐出殘破的照片,黑白噪點的雪花,看不清內容。
原來自己沒有想象中那么喜歡教書和熱愛那些孩子們,活到現在完全是被推著前進,早就失去了自主意愿。
“不愧是你們家庭生下來的孩子,完美繼承了來自父母優(yōu)秀的基因和事業(yè)!”
“哪里哪里,你們家孩子也很努力啊,都考上那所學校,去國企上班了!”
“嗐!要是我這孩子當初像你們家那位學習就好了!讀書都不學人家一點好,整天就知道玩!”
“小孩子都是這樣的,就是要多管教才行!”
“不聽話就打唄,我們做父母的又沒什么文化,哪有什么辦法啊,不像你們家教育孩子,大家說是吧?”
——來自他人的贊美之詞。
……不要再說了!那不是我的東西!那不屬于我!
無論我跟他們爭論什么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的事情,他們就會第一時間極力否認我的觀點,批評我多余的思想,指責我的愚蠢錯誤,甚至動手打我。
“你怎么能這樣想??。侩y道你想像別人學壞的孩子一樣?在學校不努力讀書,混酒吧混街頭,畢業(yè)出來找不到一個穩(wěn)定工作,活該落得這種下場,全是因為家庭教育無能!”
“你只管學習,不要想那么多!”
“你是我們的孩子,不要做讓我們傷心的事,懂不懂你身上背負的是什么嗎?知道沒有?”
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聽話
好,我學乖了。在父母面前,我要裝出一副恨不得天天都在學習的模樣,絲毫不松懈。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好在周末或者假期與親戚的家庭聚會中將我的學習成績和近況當做吹捧自家的談資。
看啊,生在這樣的家里,是多么幸福。
幸福到讓我窒息了,我呼吸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