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非常明白,在單一大股東的控制下,喪失了其他股東強行收購的可能性,股價想暴漲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而且林浩然在商界中除了參與靑洲英坭收購案,沒有任何其它的建樹,所以他并沒有贏得市場股民們的信任。
更為關鍵的是,林浩然的年輕成為了他管理能力的質疑點。
盡管他作為首位成功收購英資上市企業(yè)的華資企業(yè)家,贏得了不少人的敬佩與關注,報紙也大肆報道了好幾天,但人們對于他能否有效駕馭靑洲英坭這家大型企業(yè)仍持保留態(tài)度。
這種不信任感在市場中蔓延,導致投資者信心動搖。
因此,當市場開始冷靜下來,那些沖動入市的股民們很快便發(fā)現,自己手中的靑洲英坭股票竟然難以找到買家。
與此同時,關于林浩然及靑洲英坭的不利消息也在市場上不斷傳播,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
最終,許多股民在無法承受心理壓力和資金損失的情況下,選擇了虧本拋售手中的靑洲英坭股票。
于是,歷經一個多月的波折,靑洲英坭的股價已從巔峰的6塊多港幣,滑落至當前的41港元左右,這一數字甚至比哈利爾·森圖里昂掌舵時的股價水平還要低不少。
畢竟哈利爾·森圖里昂,經營靑洲英坭公司十幾年時間,盡管其投資策略常令人費解且頻現虧損,但至少尚能維持一定的分紅以穩(wěn)定股東信心。
(請)
n
石油危機的征兆
然而,林浩然接手靑洲英坭之后,在外人看來靑洲英坭公司的未來卻籠罩在了一層不確定的陰云中。
市場普遍擔憂,繼續(xù)持有該公司的股票,非但分紅無望,能否止住虧損勢頭都成為了一個亟待解答的問題。
然而,靑洲英坭股市的下跌,對林浩然來講無疑是個好消息。
畢竟,他是打算對靑洲英坭公司進行私有化的。
一旦私有化之后,林浩然便會著手搬遷靑洲英坭工廠,向政府申請將原來的地皮從工業(yè)用地轉為商業(yè)用地,徹底將這塊地皮與水泥廠分割。
如此一來,他手中便會擁有一塊市值超過五億港元的地皮,而且位置極佳。
所以,將靑洲英坭公司私有化的成本越低,他白賺的就越多。
在宣布私有化之前,能低價吸一波靑洲英坭股份,這對他而言,自然是一個很不錯的事情。
宣布私有化之后,就是主動提出向他人收購靑洲英坭的股份了,股價可能就存在不穩(wěn)定性。
而宣布私有化之前,起碼股價還能控制在極其低的價格范圍。
4港元每股左右的價格收購,抵到爛啦!
于是,林浩然在成功從林萬安處籌集到一千萬港元現金資產后,迅速部署環(huán)宇投資公司的團隊行動起來,持續(xù)增持靑洲英坭的股份。
他的策略很明確,股價必須維持在41港元左右的低位區(qū)間,以確保股價不被進行抬高。
因此,環(huán)宇投資公司的操作節(jié)奏既不急功近利,也不因市場低迷而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