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戰(zhàn)爭(二)
“背嵬軍潛入洛陽需要幾天?”
陳應不是那種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明知不可為而必須為的時候,陳應也不怕拼命。當然,陳應需要做出決擇的時候,通常他都是兩害相較取其輕。在陳應看來,中宮直進,直取黃龍,這算是最簡單、最直接、損失最小的辦法。
“最多六個時辰,背嵬軍能戰(zhàn)之軍,六百余人,盡數(shù)潛入洛陽!”有什么樣的將領,就有什么樣的下屬,聽到這話,劉統(tǒng)知道陳應打算拼命了。陳應既然愿意拼命,劉統(tǒng)也絕對不會慫。
陳應點點頭道,默然來到桌案上的地圖前。
李秀寧吃驚的望著陳應問道:“你…………你……居然想要用六百人馬拿下洛陽城?”
“是!”陳應嘆了口氣道:“現(xiàn)在的中原亂成了一鍋粥,王世惲守在偃師,王仁則包圍齊王殿下的北邙大營,王世充親自坐陣,領鄭軍主力部隊包圍磁澗,王世充的兵馬是有限的,現(xiàn)在分割在三地,所以洛陽城防備一定會非常空虛?!?/p>
“空虛?”李秀寧道:“你可曾想過,王仁則距離洛陽不過三十幾里,騎兵一刻鐘就可以返回洛陽,步兵也不過一個時辰,鄭軍隨時可以回援洛陽,拿六百將士去洛陽,簡直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陳應難道就完全不吝惜他的手下么?答案是肯定的。
陳應笑了笑道:“三個月前,洛陽發(fā)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中,鄭軍將士超過一千人傷亡,被焚燒房屋超過五千間!”
李秀寧倒是聽過此事,當時她就感覺此事非常蹊蹺。卻沒有想到這事居然是陳應派人干的。李秀寧意外的道:“這是你派人做的?”
陳應笑笑點點頭道:“背嵬軍去干的,只有一個隊!”
“五十四個人!”劉統(tǒng)笑道:“當時只有一個隊,如果是背嵬軍全部潛入洛陽,洛陽恐怕早已燒成白地!”
李秀寧皺起眉頭道:“燒成白地?大唐要一個燒成白地的洛陽城有何用?”
對于王世充和鄭軍,陳應與李秀寧的態(tài)度不同。李秀寧是要盡可能削弱甚至消滅這個鄭國,這三個多月的征戰(zhàn),雙方已經(jīng)結下了血海深仇。在李秀寧看來,只要王世充和他的鄭國存在一日。李唐便沒有辦法拿下中原。在這場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勢。所謂勢,就是天下大勢,順之皆昌,逆之皆亡,李唐需要的是順勢滅掉王世充,收獲洛陽人心。
陳應考慮的則是軍事方面,王世充為了先消滅李世民所部,幾乎把鄭國能抽的兵力都抽到磁澗了。然而,從偃師、洛陽、和磁澗,王世充擺了一個一字長蛇陣。攻其偃師,王世惲會背靠偃師城、鞏縣,特別是鞏縣,以“山河四塞、鞏固不拔”而得名,歷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陽,故史有“東都鎖鑰”之稱。陳應此時既缺乏重型攻城裝備,也沒有狼毒煙,更沒有猛火油,想攻破偃師城,不惜代價,付出萬余傷亡或許可以辦到,然而鞏縣這個地方,陳應也沒有辦法。
偏偏王世充的這個一字長蛇陣無論從東面往西打,或者是從西往東打,都就先破險關,方可有機會。然而,無論是從東往西打,或者從西往東打,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決有攻城器械。
陳應不怕野戰(zhàn),無論陌刀軍或鉤鐮槍騎兵,在野戰(zhàn)情況下,都可以做到以一擋十,然而守城戰(zhàn),如果陳應沒有必要物資,還真不好啃下來。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臘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國,出現(xiàn)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叫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有一句著名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當然阿基米德想要撬動地球的支點是不存在的,可是陳應用來撬動王世充的這個一字長蛇陣的支點,卻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對于王世充的一字長蛇陣來說,最關鍵的一點,不是偃師,不是鞏縣,也不是函谷關,更不是新安,而是位于最中央的洛陽城。
對于攻擊洛陽這座世界級別的巨城,王世充和李秀寧地態(tài)度是出奇一致的,以六百兵力強攻堅固深厚有當世第二堅城之稱的洛陽城,是根本不可能攻克的。當年,西晉日暮西山,匈奴漢國劉聰率領十萬漢胡聯(lián)軍攻打洛陽城,先后三戰(zhàn),其中兩戰(zhàn)皆在洛陽城下鎩羽而歸。歷史上可以攻克洛陽城的戰(zhàn)例,沒有十萬大軍是沒有成功的前例可循,如今陳應的兵馬不足四萬,加上民夫也不過五萬余人馬,更加不可能成功,何況這四萬兵馬中當中有一萬多還是后勤輜重兵,鄭氏佃戶一萬余人馬,真正的戰(zhàn)斗兵員還不到三萬人。
不過,陳應則認為,只要兵逼洛陽城下,那么王世充也好,王仁則也罷,他們皆必然要率鄭軍主力回師,如此以來,磁澗之圍立解。
這個計劃確能奏效,陳應認為只要大軍開到夏州城下,即使什么都不做王世充一旦得到消息也會立即撤軍。
至于在洛陽城內屠殺放火,肆意制造恐慌,陳應只能在心中暗自搖頭。
陳應不是個空談仁義的書生,他也知道必要的殺戮能夠起到震懾警示的作用。但是對于普通百姓的劫掠和殺戮,他卻絕對不贊同。這么做對于大唐沒有半分好處,普通百姓本來就對誰當皇帝沒有意見,他們最在意的這個皇帝對他們好或不好,在目前的情況下,洛陽之戰(zhàn),能少sharen就少sharen,就少流血就少流血,一量殺戮過甚,河南府方面地仇視和敵對,未來想收服人心,恐怕就會難上加難。這才是真正的殺雞取卵。中原對大唐若是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仇視,將來大唐恢復性建設會更難上加難。
用威懾性殺戮不可取,可是想要在洛陽站穩(wěn)腳跟,六百余人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陳應思來想去,就想到了另外一個時空,可以學習的對象。
每一個民族,擁有獨特的民族特性和氣質,華夏民族則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獨特的一個群體。一方面華夏人非常溫順,只要有一口吃的,他們就愿意老老實實當順民,得到且過,絕不挑事。
另一方面,華夏民族又是一個非常有血性的民族。一旦皇帝讓他們過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就會扯旗造反,只要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