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平城縣衙內(nèi),現(xiàn)年十七歲的大唐宗室、千牛備身、略陽郡公、靈州總管府觀軍容使李道宗正躺在后衙,臉如金紙,氣若游絲。
高平縣令張紹庭急得胡子都扯下幾根,雖然李道宗遇刺,與他這個高平縣令沒有直接關(guān)系,可是少不得要擔一個治下不靖和失察之罪,雖然不至于前程盡毀,但是卻少不得年內(nèi)沒有晉升。
其他年富力壯的官員不同,張紹庭出身于天水張氏,而且是庶族旁支,他自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開始,擔任高平縣戶房書辦,好不容易前后熬死了五任縣令,這才從書辦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正七品縣令的官位上。
他這個縣令的位子,如今剛剛做了不到一個月,去年秋天,高平縣令河?xùn)|薛君彥得死,入冬開始惡化,武德二年二月上旬,不治而亡,死在任上。張紹庭這才破格提成高平縣令,現(xiàn)如今境內(nèi)出現(xiàn)這種事情。張紹庭連死的心都有了。
如今他已經(jīng)幾近古稀之年,能夠平安在高縣縣令的位置上退下來,將來魂歸故里,在墓碑上刻成“唐故高平縣令天水張公紹庭墓志銘”他就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可是誰曾想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出現(xiàn)這么大的漏子。
張紹庭此時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直轉(zhuǎn)。就在這時,高平縣有名的郎中有著“賽華佗”之稱的張千山從房里出來。
張紹庭趕緊迎上去急道:“張郎中,略陽郡公怎么樣了!”
張千山搖搖頭,一臉哭喪著臉道:“國公爺?shù)那闆r很不好,箭矢雖然入肉不深,可距離肺葉太近,一旦拔箭,稍有不慎……”
事實上李道宗的箭傷雖然傷在心口,卻根本不是什么距離肺葉太近,而是張千山害怕承擔責任。和后世那些醫(yī)院不同,在這個時代,給皇族當保健醫(yī)生是個美差,可是像這種救命的活計還真不是人干的活。
救活了,自然皆大歡喜,可是一旦治不安,絕對會掉腦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壽命都很短,這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密。一直以來的正統(tǒng)觀點認為由于那些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生活過于糜爛導(dǎo)致身體普遍不好,事實上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太醫(yī)院專門為皇帝的后妃治病,可是他們卻不敢用藥。
中藥是藥三分毒,誰敢保證藥方可以沒有任何問題?所以這些太醫(yī)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是開一些四平八穩(wěn)的藥方,能不能治好病不說,反正絕對是查不出半點毒性,保準吃不死人。所以普通有病還可以讓醫(yī)生放手施救,可是皇帝一般要是生了病,只能期待上天保佑了。
如果不是因為李道宗的身份,張千山倒也敢治??墒抢畹雷陉P(guān)鍵他不是普通人,盡管李道宗只是一個宗室王爺,十七歲的小國公,在長安城不算什么,可是在高平縣卻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張千山可不想冒著身家性命去為李道宗治傷。
張紹庭不知道這個情況,只是干著急也沒有辦法。
李道宗是皇族大人物,反而偏偏因為這種身份的原因,得不到及時的醫(y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