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趙海川帶著一份匯報材料,坐上了去縣里的車。
材料的封面上:《關(guān)于清河鎮(zhèn)“非遺活化,文化扶貧”竹編產(chǎn)業(yè)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縣扶貧辦。
主任姓錢,是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
“趙書記稀客啊。”
錢主任客氣地讓座倒茶。
趙海川沒繞圈子,直接把那幾件樣品放在了錢主任的辦公桌上。
“錢主任您先看看這個?!?/p>
錢主任的目光落在那個精致的燈罩上,眼神亮了一下。
他拿起來,仔細(xì)端詳著,又拿起杯墊摸了摸。
“喲,這東西……做得精細(xì)啊?!?/p>
“清河鎮(zhèn)搞的?”
“我們鎮(zhèn)石橋村的村民做的。”
趙海川把匯報材料遞過去,“當(dāng)然背后有高人指點?!?/p>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福生老先生現(xiàn)在就在我們村里親自帶徒弟?!?/p>
“周福生?”
錢主任扶了扶眼鏡,顯然聽過這個名字,“那可是大師?。 ?/p>
趙海川翻開材料,指著其中一頁,“錢主任您看我們初步測算,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天就能編出五到六個這樣的杯墊,市場價至少能賣到二十塊?!?/p>
“這不僅是個產(chǎn)業(yè)項目更是文化扶貧?!?/p>
“我們想懇請縣里在項目啟動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p>
錢主任合上材料,沉吟片刻。
“海川書記,你這個想法非常好東西也確實亮眼,周老的牌子更是金字招牌。”
“但是……你也知道縣里今年的財政狀況比較緊張?!?/p>
“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在要錢。”
趙海川心里明白,這是官場套話。
“我理解?!?/p>
“錢主任我只是來跟您通個氣,讓您心里有個數(s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