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個大學生回來種地,我不怕人家笑話,但你真吃不了那個苦?!?/p>
言下之意,就是不贊同了。
宋檀也不急:“爸,我小時候扯花生掰玉米采茶葉澆菜園,也干過農(nóng)活的?!?/p>
“你那才干幾個活!”
宋三成一指對面雜物間放著的打藥桶:“你連那個桶都背不動!”
那是個老式的藍色塑料打藥桶,裝滿水后足有三十斤重,打藥的時候要一直背著它走動。
但是對比挖茶山割稻子插秧,這已經(jīng)是極輕省的活了。
也別覺得農(nóng)村的就不打農(nóng)藥,這年頭蟲草抗藥性強,別人都打,你不打,那就等著糧食茶葉被吃光吧!
說話間,烏蘭端著一盆奶白色的魚湯進屋,余香彌漫,哪怕當中仍有些微雜質的味道,但是已經(jīng)比白天嘗到的好多了。
“檀檀,今晚多喝點湯,鯽魚是你爸從那野塘里釣的,特別有營養(yǎng),你多補補?!?/p>
轉頭看到女兒頭上那一小塊紗布,再聽說是不小心磕的之后,越發(fā)堅定了晚上給女兒多盛兩碗湯的信念!
烏蘭將盆子放在爐子的鐵皮臺面上熱著,轉眼又看到宋檀手里的紅薯:
“檀檀,紅薯先別吃了,這是咱本地白心紅薯,又面又噎,留著夜里吃,別等下吃不了飯了?!?/p>
說罷不等回答,又匆匆回廚房了。
而宋檀將紅薯放在一邊,又看著宋三成復雜的神色,于是到雜物拎起那個藍色的沉甸甸的藥桶,打開一旁的水龍頭,直接朝著里面灌水。
“檀檀!”
宋三成也跟著出來了——看著女兒毫不費力的動作,不知為何卻又有一股心酸。
女兒從小聽話懂事,省吃儉用的,在外頭打工也不舍得花錢,就是為了這個家。
如今孩子頭上帶著傷,回來就說辭職了,肯定是在寧省受委屈了……也是,每回打電話都在加班,住的屋子那么小一點,咋能不吃苦呢?
在這一刻,宋三成已經(jīng)動搖了。
孩子想回來種地就種地吧,真要是吃不了苦,大不了到時候再在他們市區(qū)找個工作嘛,好歹離家近。
宋三成剛想說話,就見打藥桶已經(jīng)灌滿,而“吃不了苦”的女兒拎著它,如同拎一個玩具小熊。
這一刻,五十八歲的地道農(nóng)民宋三成看了看自己粗糙的手,心頭茫然:
為啥我覺得那個桶很重呢?
是我老了嗎?
……
而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聲歡快的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