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在開始練槍前老爺子就提醒過姜哲,並有配套樁功專門強化這方面。
有人手把手教導,這些基礎的東西都不難。
老爺子就像一位名廚,把珍藏多年的配方毫無保留地告知姜哲,再為他準備好最上乘的食材。姜哲現(xiàn)在只需要學會食材處理和烹飪技巧,就能燒出一頓美味佳肴。
基礎都掌握好后,姜哲就要開始謀求在技之一道做到無懈可擊。
按照地球上對武道技藝的劃分,這就是從“基礎——專精——圓滿”的過程。
“手法”上臻至完美,論技巧做到完美無瑕,才能去奢望更高層次的“術”與“法”。
比如,意境、領域、宇宙本源法則!
以及,能達到法則層次的完美技藝。
就像斷東河給羅峰展示的“刀之法則”,是給后者的刀道啟蒙,並成為其日后在渾源領主中的立身之長。
這些都屬於更高層次的“術”與“法”。
需謹記,萬丈高樓平地起。
回到眼前,“平平無奇”的專精訓練——扎槍,就足夠姜哲喝一壺的了。
扎黃豆!
在訓練中只能用最基礎的身體素質,不能使用任何發(fā)力技巧。
剛開始時,姜哲都扎不準黃豆。
雖然作為精神念師,眼力精準度在那擱著,哪怕是只蚊子他都能憑肉眼鎖定住。
但是問題出在手臂上,“不聽使喚”,只需輕輕一顫,就能令槍尖偏移幾毫米到幾厘米。
可能瞎貓碰到死耗子,會誤打誤撞扎到另一顆豆子。
但以姜哲的傲氣,這樣的“意外收穫”在他看來是減分項。
丟人啊!
不過,臂膀不夠穩(wěn)定的問題,姜哲很快就調整好。
畢竟,發(fā)力倍數(shù)不僅僅代表伱能打出該倍數(shù)的傷害,其實它是你對身體掌控程度的百分比。
10倍就是10。
百倍力量振幅就是對身體百分之百的完美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