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他還想著什么,
只有席英那句。
他們這是在逼你。
陳京觀又何嘗不知,他這一路做了很多事,表面上他做出的選擇,
可背后推手是誰,
他不好說。
是陳頻?是蕭霖?亦或者是百姓?
唯獨不是他自己。
他深知這一切得來不易,也知道此舉將會給他帶來什么,可是他下意識的就是沖去糧倉,然后喂飽這些愿意來求自己的人。
就連這個選擇是不是他自己做的,他也不知道。
他能想清楚很多問題,
可是唯獨這件事,
當它在今早突然出現(xiàn)在陳京觀腦海中時,他屬實被嚇了一跳。
那些抱著大包小包糧食的人在離開時對著陳京觀叩頭感謝,
他有些麻木地挨個回禮,然后等著太陽的降臨,
以及自己任性后應當付出的代價的到來。
他直到離開廊州時,依舊沒有見過史忠。
不過史忠卻從兩個兒子口中得到了截然不同的陳京觀的形象,史若說他生性乖張,
史如卻稱贊他性情純良。
但是史忠的決定不會因為兩個兒子的評價而發(fā)生改變,他默許陳京觀開倉放糧,隨后一道折子直抵通政司,
遞到了蕭霖的手中。
這也是蕭霖第一次記起廊州還有史忠這樣一號人物。
他看著折子上對陳京觀私放官糧一事的描述,而他手邊還放著陳京觀自己的自白書。
兩者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唯一不同的是史忠在書寫時似乎有所收斂,著重筆墨提到了廊州征糧的不合理,對于陳京觀的所作所為只是一筆帶過,而陳京觀詳細敘述了自己查到的,以及查不到的,結(jié)尾處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