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分手時的畫面不受控制地浮現(xiàn):桐生悠人站在她公寓樓下,路燈在他低垂的眉眼上投下陰影,像個做錯事被罰站的孩子。
他把這本筆記硬塞進她懷里,聲音悶悶的,帶著點委屈和固執(zhí):“你說我總是太幼稚…這里面…是我能拿出來的,最‘成熟’的東西了。
雖然你肯定看不懂,大概…也不太會喜歡…”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留個紀念吧,由里。
”當時的她只覺得這份“紀念品”既幼稚又可笑。
分手了還送專業(yè)筆記?隨意翻了兩下,果然都是她看不懂的專業(yè)知識,有課上的筆記,還有聽講座的記錄和桐生寫的一些實驗方案。
她隨手將它扔在書架頂層,很快被塵埃覆蓋。
然而,就在某一天,突然有一種無比強烈的直覺,驅(qū)使她鬼使神差地將筆記本從塵封中取出,鎖進了抽屜最深處。
此刻,這本筆記沉甸甸地壓在她掌心。
封面上,燙金的東京大學校徽和“桐生悠人”的名字已經(jīng)有些磨損,邊緣泛著使用過的微光。
由里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屬于心理學家的那份近乎苛刻的觀察力和對“異?!钡臉O端敏感被調(diào)動到極致。
她的指尖,沿著封皮的每一個邊緣和轉(zhuǎn)角細細摩挲。
觸感傳遞到大腦,光滑、平整、略帶彈性…直到——在靠近厚重書脊的內(nèi)側(cè)邊緣,封皮與內(nèi)頁粘貼的接縫處。
她的指尖停住了。
這里,有一道極其細微、幾乎無法用肉眼察覺的隆起。
非常小,大概只有幾毫米長,觸感比其他地方略硬,帶著輕微的阻澀感,仿佛下面墊了什么東西,破壞了原本平滑的粘合層。
”她的心臟,猛地漏跳了一拍。
血液似乎瞬間涌向指尖,讓那塊細微的隆起在觸覺中變得無比清晰。
樣本桐生悠人…你最后的“紀念品”,究竟藏了什么?由里為自己放了一浴缸滾燙的熱水,溫暖的熱氣迅速彌漫開來,模糊了鏡子和瓷磚的輪廓。
她將自己深深埋進水里,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分。
滾燙的水包裹著皮膚,帶來一種近乎麻痹的舒適感,卻絲毫無法溫暖她內(nèi)心的寒意。
她閉上眼,水珠順著額角滑落。
腦海中,審訊室刺眼的燈光、風見裕也鏡片后冷冷的視線、桐生電話里最后那句帶著恐慌的“不對勁”、筆記本封皮下那道細微的隆起…“國家安全…”
她喃喃自語,聲音在水汽中顯得模糊不清。
這個詞像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
桐生到底卷入了什么?由里捕捉到他的心率驟升,結(jié)束通話前更出現(xiàn)病理性的呼吸紊亂。
作為心理學從業(yè)者,由里知道,這種生理反應(yīng)與極度焦慮高度相關(guān),很可能與他參與的項目存在直接聯(lián)系。
他發(fā)現(xiàn)的真的是“童稚化”現(xiàn)象嗎,為什么會威脅到國家?無數(shù)個問題像水底的氣泡,不斷冒出,又不斷破裂,找不到答案。
恐懼像水草一樣纏繞著她的腳踝,將她往深水處拖拽。
風見裕也的警告絕非空穴來風。
她毫不懷疑,如果自己輕舉妄動,等待她的絕不會是真相,而很可能是和桐生一樣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