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子諾猶豫了一下:“姚總監(jiān)來公司應聘,和梁經(jīng)理看對眼了,而那個時候,梁經(jīng)理已經(jīng)結婚,妻子也正處于孕期,姚玲玲表示不在意,梁經(jīng)理也就架不住美人引誘,經(jīng)常背著妻子帶著她開房約會,有了梁經(jīng)理的撐腰,姚玲玲在公司順風順水顯得特別囂張,被欺負的員工拍到了他們倆在辦公室親熱的照片發(fā)給了梁經(jīng)理的妻子,梁經(jīng)理的妻子來公司手撕小三姚玲玲,結果沒打到她,自己腳下一滑,流產(chǎn)了?!?/p>
湯如煙終于明白了姚總監(jiān)為什么這么橫,原來是小三上位,靠男人撐腰。
“那梁經(jīng)理后來離婚了嗎?”
嚴子諾搖頭:“沒有離婚,但兩個人也分居了。據(jù)說梁經(jīng)理妻子拖著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把這對賤人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p>
湯如煙笑了一下:“賤人怎么可能害怕這些呢?她這樣太不值得了?!?/p>
“這事我以為你知道呢,咱們公司里沒有不知道的?!?/p>
“我很少和同事聊八卦。”湯如煙思索著:“其實同事們怎么看他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白怎么看,或者說,他們倆對公司重要嗎?”
嚴子諾搖頭:“老白早就視他們倆為眼中釘肉中刺了,只是他認為這是私事,沒辦法借這個理由趕他們走?!?/p>
湯如煙笑了笑:“那我心里就有數(shù)了?!?/p>
嚴子諾一怔,突然明白了:“媽,您是不是要這事給捅出來?你想用這個壓住童工的熱搜?估計夠嗆?!?/p>
湯如煙xiong有成竹:“事在人為,同是新聞,寫的角度不同,關注度自然不同。”
湯如煙沒再和女兒深聊,她等老白接待完勞動局的人之后,把自己掌握到的信息一五一十地和老白說了,老白倒是支持湯如煙,只是他也和嚴子諾的擔心一致,別到時候壓不住童工事件,反而弄的公司成了新聞八卦的主角。
湯如煙看著老白:“我明白你的擔憂,但目前我們別無選擇。如果沒有新聞事件轉移,童工事件只會越來越熱。再晚幾天,想轉移也轉移不了?!?/p>
“那能不能找個其他的事件,盡量不要再用公司的人?!?/p>
湯如煙搖頭:“白總,現(xiàn)在大家都盯著我們公司,如果用別人的事件,哪怕與競爭對手開撕,都不可能轉移童工事件,畢竟網(wǎng)友們已經(jīng)盯住了咱們,媒體也在推波助瀾”
聽完湯如煙的一番話,老白只能點頭同意,公司處在新聞風口,孤軍奮戰(zhàn)的他,的確需要有實力的盟友幫助。湯如煙畢竟是做過社會新聞的資深記者,老白在公司處于絕境的時候,愿意相信她。
得到了白總的支持,湯如煙就拿出挖新聞的勁兒,對著姚總監(jiān)和梁經(jīng)理一番深挖。湯如煙發(fā)現(xiàn)姚玲玲真是一個不可小瞧的人物,十八歲就被有錢男人包養(yǎng),然后拿著有錢男人的錢上了國外讀書鍍金,回來后在專業(yè)小三的路上執(zhí)著前行,她和梁經(jīng)理保持著情人關系的同時,她還有三四個不同領域的情人備胎,否則,以她不到二萬的工資,怎么可能年紀輕輕就開上跑車,住上上東八號的高檔公寓。更可怕的是,她這次把童工爆出來禍禍公司,是拿了競爭公司的好處。
這幾年,網(wǎng)紅公司遍地開花,競爭慘烈。網(wǎng)紅的出名機會就那么幾個平臺,誰都想讓自己家的網(wǎng)紅占據(jù)c位。所以明著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塊抱團發(fā)財,但暗中則盼著同行出事盼著粉絲都愛自己家的網(wǎng)紅。
湯如煙試圖從她和競爭公司聯(lián)合打壓公司出手,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實錘的證據(jù),湯如煙只能曲線救國,她喬裝打扮,頭上扣著黑帽子,穿著黑衣服,扣上墨鏡,她悄悄地駕車跟了姚玲玲二三天,才把她情人的約會地點給搞清楚了。
約會地點就在公司附近的某高檔公寓,一個男人常期包房,但男人不在的時候,她就把男人分成一二三四五,按著工作日依次排開,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男人,如同走馬燈似的,竟然從來沒有穿過幫。
這是姚玲玲的牛b之處,她對每一個男人都抱以真心,如同熱戀,她不要求男人離婚拋家,只要男人給她資源給她錢,她就可以裝出真愛他們死心踏地的樣子。而這些有正室和孩子又想偷惺的男人們,巴不得她只在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這樣自己腳踏二條船才永遠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
今天姚玲玲與小四約會,小四是一位比梁總監(jiān)年輕一點的小狼狗,妻子剛剛懷孕
,他耐不住寂莫,所以成了姚玲玲的情人之一。小四身才好,雖然沒有那些老年男人有錢,但也對姚玲玲出手大方。所以姚玲玲很喜歡他。
姚玲玲一出電梯,就發(fā)現(xiàn)小四扣著帽子,拿著手機,站在門口眼巴巴地等她,姚玲玲染了大紅色鑲鉆的十指,從包里拿出房卡,剛把門刷開,小四便迫不及待地從后面摟住她,雙手直抄她豐滿的xiong部。姚玲玲激情回應
這一幕被湯如煙安排的江楊悄悄地拍了,兩個人熬夜做了一番策劃包裝,然后匿名傳到了網(wǎng)上。這條有圖有文有捉奸視頻無處不透著真實的新聞,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