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獬傳遞過來的消息讓馮紫英精神也是為之一振。
這意味著自己在會試殿試中的表現(xiàn)在士林文官群體中并非都是收獲的敵意和不滿,嗯,還有關注,而且有些關注已經(jīng)在開始向靠攏走近這個趨勢發(fā)展。
這是一個好兆頭。
在馮紫英看來,會試殿試的題目其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征兆。
這意味著內(nèi)閣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壓制不住永隆帝對朝政狀況的不滿,使得永隆帝在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一個渠道,來尋找志同道合者了,當然也可能會吸引到一些投機者。
馮紫英也不確定自己算是永隆帝的志同道合者,還是算是投機者,或許二者兼而有之。
當然馮紫英也清楚自己分量太輕了,永隆帝的看重不過是千金買馬骨罷了,嗯,或者是用來釣自己背后的大魚。
龍禁尉不至于連自己背后代表的人和群體都搞不明白,永隆帝一樣是有的放矢。
回到書院,免不了是要和一干同學們把臂言歡的。
三甲進士們基本上都回老家了,畢竟庶吉士館選和他們沒關系,而到觀政還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正好是衣錦還鄉(xiāng)的好時候。
剩下的二甲進士中也有幾個還是回家了,比如像方震孺、范景文、賀逢圣他們幾個也只是在書院里呆了一日,便啟程回家。
只有許獬、馮紫英、宋統(tǒng)殷和羅尚忠?guī)讉€人留在京師。
許獬也只呆了一日便離開了,他不太擔心館選。
“紫英,館選有沒有把握?”這個問題被無數(shù)人都問了無數(shù)遍了,不過在許其勛、孫傳庭和宋師襄、傅宗龍面前,馮紫英沒有太多解釋,“問題不大,好歹我也是二甲傳遞,嗯,這也是原來書院確定的路徑。另外,我考慮了一下,不管我能不能進庶吉士,這兩年我肯定大部分時間都會是在朝中觀政,那么會接觸到很多的朝務,我打算有選擇性的選取一些我認為較為重要的,需要編撰的,讓你們也來幫個忙,你們也可以從中學習了解,……”
幾個人眼睛都是一亮,傅宗龍和宋師襄甚至呼吸都是一緊。
這就太不一樣了,意味著自己幾個人,可以直接的接觸到朝政事務,而且有馮紫英在一幫指點,這份機會簡直比黃金都還要寶貴啊。
倒是許其勛沉默了一下,才沉聲問道:“紫英,這合適么?對你觀政有無關礙?”
這其實就是一個提醒,朝政事務如果不是正常渠道出來,那么就需要考慮會不會被人拿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