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的歸來的確在朝中還是引起了一陣熱鬧,除了馮唐頻頻被內(nèi)閣和兵部招去商計西北事宜外,來馮府拜會的人亦是不少,這其中包括很多在五軍都督府吃閑飯的武勛們。
馮家雖然不屬于四王八公十二侯那一圈層當(dāng)初最早跟隨泰和帝從龍的武勛,但是也屬于較早就跟著泰和帝大江山那一撥人了,和這些武勛大多都還是有些交情。
而隨著時代變化,當(dāng)初的所謂頂級的四王八公十二侯也日漸沒落,與如馮家這些當(dāng)初的尋常武勛距離也逐漸拉平,甚至還不及。
四王中除了北靜王還較為活躍外,其他三王都基本上處于急劇下滑階段,八公中也只有鎮(zhèn)國公牛家還算撐得住場面,十二侯中一些旁支反而能出頭,嫡支中卻看不到幾個新銳了。
諸如這些武勛大多都擁擠在五軍都督府中掛個閑職吃閑飯,如當(dāng)初的史鼐一般,挖空心思想要尋個機會出去做官。
所以當(dāng)馮唐回來之后,許多人覺得又有機會了,就像史鼐得到了牛繼宗的提拔一般,也能在大同鎮(zhèn)混一個參將,銀子便滾滾來。
當(dāng)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武勛子弟就都是只沖著銀子而來,也還是有極少數(shù)有些家學(xué)淵源,不愿意就在這五軍都督府中默默無聞終老,還是希望出去搏殺一番,求個出人頭地。
馮紫英每日回家的時候都能看到豐城胡同里來來往往和等候會面的客人,許多都是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子弟,自己見著也面熟,但是卻沒有什么交道。
他現(xiàn)在是文臣,和這些人也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也就是點頭之交。
當(dāng)然,這門口等著候見的人,也有少數(shù)屬于要見馮紫英的,但無論如何,這條胡同的住戶也好,武勛們也好,都清楚,馮家現(xiàn)在算是發(fā)達起來了。
老子是兼任兩地總督,哪怕是臨時的,但這份資歷就足以傲人了。
兒子才二十歲,就已經(jīng)是四品文臣,順天府要員,譽滿京都。
這種情形對于一個武勛出身的家族來說,簡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馮紫英和沈、二薛等一干妻妾用完飯,這才回到二房這邊。
父親回來之后,照理說也該去一起用膳,但是父親太忙,幾乎白日里去兵部、戶部、五軍都督府和內(nèi)閣那邊,晚上見客,幾乎沒有多少時間來吃飯,所以都是簡單對付,索性就是老娘和姨娘陪著父親用飯,馮紫英這兩房一起用飯。
今夜輪到在二房留宿,寶釵身子不方便,自然就是到寶琴屋里歇著。
不過晚飯后的這段閑話時間往往是馮紫英和妻妾們最輕松也是最具生活氣息的時間,無論是哪一房的女人們都最喜歡這段時間。
在長房基本上都是抱著女兒大家一起逗弄孩子,說說閑話,在二房這邊呢,也是和寶釵寶琴歪在炕上,香菱、鶯兒來傍著捶腿按肩,放松一下。
端起楓露茶抿了一口,馮紫英點點頭,入口柔滑,口感極佳,這茶泡得不錯。
這其實就是類似于白毫銀針這樣的白茶,需要提前泡上,幾泡之后才開始出味兒,飯后品飲,也能消食。
“相公可是覺得這茶不錯?”寶琴在一旁笑吟吟地問道。
馮紫英背后香菱輕輕按著肩頭,腳下卻是鶯兒在替馮紫英捶腿,馮紫英最初還不太習(xí)慣這種架勢,但是一來二去也就適應(yīng)了,甚至每日晚膳后都還很享受這種放松。
在長房那邊就是晴雯和云裳,偶爾尤二姐也會來幫著按肩,在二房這邊基本上就是香菱和鶯兒了,偶爾那寶琴的貼身丫頭齡官也會來幫著洗腳揉腿。
“嗯,時間掌握很好,這個時候正入味,口感正佳?!瘪T紫英點點頭,“怎么,莫非是妹妹親手泡的?”
“妾身可不敢居功,是齡官泡的?!睂毲僮隈T紫英身旁炕邊兒上,而寶釵則是和馮紫英隔著炕幾而坐。
看了一眼站在墻邊的齡官,馮紫英目光過去,那丫頭趕緊低頭,臉卻一紅,馮紫英不動聲色地微微頜首:“齡官聽說唱戲是極好的,我卻從未聽過,什么時候也唱給我聽一聽,會什么?對了,還有一個豆官,聽說都是能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