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親自命題,想到這里顧秉謙就忍不住興奮起來。
看來喬應甲果真是窺破了這其中的奧秘,一干閣臣六部重臣們居然有違圣意,最終逼到皇上親自命題,這個意義太明顯了。
顧秉謙知道只怕這焦點就會迅速轉移到這閱卷審卷和評卷上來了。
深吸了一口氣,顧秉謙知道,該是自己這個副主考“挺身而出”的時候了。
副主考也是主考,顧秉謙記得喬應甲最后走時悠悠的丟下一句。
副主考就是要拾遺補漏,若是同考坐歪了屁股,那就更要毫不留情的予以糾正了。
顧秉謙也知道這數(shù)千份卷子,自己不可能看得完所有,但是他需要盯住那幾個跟方從哲跳得最起的幾位。
謄錄完畢的卷子開始如流水一般的送了進來,十名同考開始緊鑼密鼓的閱卷審卷。
和經(jīng)義考卷不一樣,經(jīng)義考卷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標準,基本上簡單一閱之后,便能確定檔次,只要不是太離譜,基本上都能過關。
但這時政策論不一樣,主觀印象就要重要得多,一份卷子在不同同考官心目中可能就是天差地別,而副主考的目的就是要監(jiān)督和拾遺補漏。
在閱卷之前,方從哲和顧秉謙都專門強調了要為國取士務求公正,也提了一些標準,但這種標準掌握還是在同考官心中。
隨著一張張卷子開始評定完畢,特別優(yōu)秀的會送到主考這里一閱,而副主考則主要是抽查被罷黜的卷子,看有無遺漏,同時也是對同考的一個監(jiān)督。
各房同考每個人基本上要審閱四百到五百份卷子,而取其中三十到四十份,當然這沒有一個定數(shù),要看卷子優(yōu)劣。
顧秉謙不動聲色的巡察其中,時不時的選取一二份卷子審讀,當然,對他來說只需要粗略一看,只要不是和自己標準差距太大,他都不會過問。
“荒唐!可笑!標新立異,嘩眾取寵!”顧秉謙剛走到另一頭,就聽到第三房的唐進程的聲音傳來,心中一凜,這家伙也是自己重點盯住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