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照道理來說,一般的企業(yè)都是不會內(nèi)部公開大家的年終獎,因為種種的考慮之類的,但更多的是發(fā)給員工的年終獎太低,很多時候都不好讓大家互相知道,但是私底下大家還是會互相的去討論了解。
清泉公司不同于一般的企業(yè),這是一家高盈利的高科技企業(yè),同時還有一位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老板,自然對于內(nèi)部的這些東西,沒必要去隱瞞,完全公開!
這樣不僅能夠讓大家互相之間進行比較,還能讓眾人的眼睛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分配中的不合理之處,同時還能讓大家知道為什么比人比你拿的多,那是因為別人付出的比你多,給公司做的貢獻多,這樣以后就更加的努力!
這樣的一個分配原則,一度遭到了以蔡健為代表的年長管理人員的反對,但是以廖斌、胡輝榮、馬利、江志鵬、莫青冥等為代表的年輕代管理層卻非常支持,再加上最后劉清泉拍板決定,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在董事會通過這樣的原則。
原則是有了但是分配年終獎的時候還是讓cfo胡輝榮和cho馬利頭疼的要命,這一連將近兩個星期都沒睡好覺!
年終獎不同于工資,工資是死的,進來的時候談好是多少就是多少。這公司第一次發(fā)年終獎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件事情辦的好,以后公司員工有激情,對公司也會忠誠度,更會有歸屬感!如果分的不好,這公司以后就不好帶,異常的頭疼,要考慮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什么級別、崗位、工齡都是最基本的考慮因素。
還有什么特出貢獻、加班時長等等不好評價的東西也需要考慮進去,整個工作都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整個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都在緊張的進行評比和統(tǒng)計,一連兩周來都是圍著這件事情忙,唯一慶幸的是有一個不計較錢的老板,不然就更頭疼。
兩個部門幾十號人天天加班到很晚,為的就是拿出一份符合“公平、公正、公開”三公原則的年終獎分配結果出來,對全公司上下一萬多號人每一個人都進行了嚴格的計算和對比,充分考慮了基本所有的因素,基本上做到了三公原則。
最早一批進公司的主要是劉清泉的那些親戚和他親自參與招聘過來的還剩下的幾十號人,這些人大概有個100個左右,當然現(xiàn)在他們基本上都是領導崗位,不是領導崗位的都是劉清泉那些實在是沒能力的親戚。
這些人的年終結合崗位級別和貢獻等等,高的如廖斌、馬利、江志鵬、莫青冥、胡輝榮這樣的老總,年終獎分配了幾千萬,僅次于蔡健,略高于徐燕、陳俊偉、曹軼飛這幾個后進來的老總,這是一份非常豐厚的年終獎,放在國內(nèi)的老總級別來說也是有上游的水平。
接著下來的是,高層領導但是非老總級別的,像劉清泉的表弟一直跟隨廖斌做銷售的王強,負責安保公司的羅明,原來的財務經(jīng)理龔紅英等,這些是劉清泉的親戚,有一定能力被安排在領導崗位上的。
再加上分公司的老總,如王朝飛行汽車制造公司的總經(jīng)理夏正方這一類級別的,年終獎的分配也是達到了千萬的水準,也是異常的豐厚!經(jīng)濟不好的年代里,沒多少公司的老總能夠有這么多的年終獎。
再下來的就是中低層的領崗位了,一般這些人都是最早跟隨劉清泉的人或者是后面進來但是表現(xiàn)非常突出、優(yōu)秀的員工,這些員工的年終獎在幾百萬這個范圍內(nèi),根本級別高低、職務高低、貢獻大小等等有所差異,但是基本符合三公原則。
分配完最頭疼的大塊頭,普通員工的年終獎就相對好分了很多,先進來的肯定是要比晚進來的有多分,加班多的自然是要比加班少的多一些,有特殊貢獻的自然要比沒貢獻的多一些,所有的一切都有數(shù)據(jù)進行支撐。
普通員工的年終獎也被劉清泉訂了個最低標準,相比別的公司訂最高標準,劉清泉倒是好,直接訂最低標準,最低的就是那些剛剛進來沒多久的,可能也就一個多月的,也都可以分到最低5萬元的年終獎。
大部分入職時間久一點的都可以分到和年薪差不多的年終獎,也就是說從下半年入職的珠海航展之后大規(guī)模招聘的人都可以分到幾十萬的年終獎,在晚一些進來的也能分到十幾萬的年終獎!
相比普通的員工,研究院的人年終獎更是豐厚,普通比其他的員工要高出半截,1級高段的研究人員也就比老總低一些,中段的都是中層偏上,低段根據(jù)入職時間,貢獻大小也都有相應的略微高于其他員工的年終獎。
科學院那些有特殊貢獻的更是年終獎異常豐厚,像帶頭研究出星球內(nèi)量子通信技術的周境波團隊,更是還要高上一個檔次,當然內(nèi)部這樣的貢獻非常多!
整個分配方案下來,整個清泉科技的年終總額高達200多億,平均算下來,每個人都能分到200多萬的年終獎!
ps:特殊時期特別需要大家的支持,點擊、推薦~~厚顏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