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時間差不多,甩甩頭,現在事情還沒發(fā)生呢,擔憂那么多也沒用,下午讓楊嫂處理的魚還腌著呢,往自家那灶臺鉆去,好在現在天氣還冷著,魚片沒什么味道,現在做剛好合適。
拿個碗去草屋子里邊取幾個酸蘿卜,楊嫂一直在等呢,想知道莫月到底有些什么秘方,看她拿著碗就往里邊走,跟在后邊湊著看。
看她掀開罐壇里邊是水泡著的蘿卜,急忙出聲:“莫妹子,你這干菜怎么能弄水泡呢,你聞聞這味兒,別是已經壞了,趕緊停著別弄了?!?/p>
“楊嫂,我有分寸呢,這個叫泡菜,周婆婆從西邊帶過來的方子,跟干菜一樣能放好久,你就瞧著吧。
一聽到是周婆子的方子,楊嫂也沒什么好說,小聲念叨這菜怎么不壞,跟著后邊看她備好材料,看著時間蒸好米飯,叫了上工的人回來,沒藏著掖著又按著做法做了一遍,酸菜魚剛煮好端上木板,劉大虎幾人跟莫月熟悉,一下子湊了上來,聞著直咽口水。
雖然不確定她真的能做出蓋住土腥味的魚片,但配上白米飯跟青菜吃,只要夠味道,誰還去講究那么多。
“大家辛苦了,快嘗嘗看,這是在周婆婆那拿的配方,酸菜麻辣魚。”
沒有人客氣,紛紛拿起筷子,夾起一片魚片送入口中。魚片被楊嫂切成薄片,但又不碎,鮮嫩只有一絲絲腥味,既保留了魚肉的鮮美,又增添了層次分明的口感。湯汁濃郁而不膩,酸辣適中,刺激著味蕾,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這個酸什么魚絕了!湯汁酸爽開胃!”楊嫂是徹底服氣,吃得直豎大拇指。
其他人也紛紛吃著,沒空說話,最后連魚湯都讓幾人混著米飯吃了干凈,倒是炒的青菜還留下不少。
一直到房子完工,村里邊也沒出什么事,但莫月的斗志被激勵起來,這幾天同周婆子她們過招,招式越發(fā)凌冽起來,每一式都含著少許銳氣,打得周婆子都有些吃不消。
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連著打的家具一起,終于是建好了,把最后一片瓦片蓋上,莫月又點了一串鞭炮,早就在系統那里學了幾句文縐縐的話,分了紅包,向眾人拱手致意:
“今日新宅落成,皆賴諸位匠人心血與鄰里助力。特備薄酒佳肴,以表謝意!”
山雞跟魚都是現打的做成了菜,還有之前去村集買的兩大缸酒,都圍在新桌邊吃著,莫月知道今天完工就沒歇,昨天還拉著劉大虎兩口子上了一趟山,打了一頭山豬回來,現在年節(jié)剛過,山豬不如之前肥,看著也就是個百來斤,趕著時間處理好,剁成個四五斤一塊,連著工錢一起分給工人。
一行人也沒想到,這完工結了工錢,吃一頓還沒算完,還能拿上一塊豬肉,要上村集買也得要個二三十文,都高興得合不攏嘴。
更有甚者,有個其他村的木工師傅,看著莫月年紀合適,借著酒勁兒就要給莫月說媒,他哪個外侄生得一副好相貌,又會干活,手藝也不差,又說哪個后生性格好,會疼人。
王大群幾人知道她不喜見這些事,拉著那木工師傅又喝了好幾口酒,把這事兒給繞了過去。
錢氏倒是想繼續(xù)跟師傅說兩句,轉頭對上莫月有些冷淡的目光,什么話都沒說出口,啞了心思,這孩子當初昏迷,自己許了不知道多少愿,只要她好好的,什么都依她,這才不過幾個月,她又一直忙著忙那沒個空閑,還有這新屋子,想吃肉也能吃上,不都全靠她嗎,自己還要求那么多做什么。
莫月沒怎么在意這些事,昨天去看周瑾給自己那兩塊地,土里邊野草已經開始發(fā)新芽,自己得準備春耕所需的種子,還要清理田間的雜草殘根,為播種做好準備。
鋤頭、鐮刀、耙子、籮筐、背簍都得要備起來,兩塊地加起來沒多少,得盤算種些什么,自己對農事不了解,不過系統在后面撐著,適應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農耕方面只要自己看到的,基本就能學會,倒是不用擔心。
還有周家的那些地,問過周婆子,挨著這邊田土有好幾塊,錢氏不怎么懂這些農事,也沒怎么教過三個兒女,到時候帶著娘幾個一起種都種了,都是鄉(xiāng)里兒郎,這些個基本的要會,至少要主食跟蔬菜能自足。
盤算了一下,除開之前的所有花銷,手上還剩下二兩碎銀子,買點農具種子什么的,還得去掉一小筆,還打算買點布回來做幾件衣裳,后邊天氣熱起來,以前的衣服太小也不能再穿。
還有之前周瑾拿的銀餅子,一直沒機會還。
這點銀子不夠花,根本不夠花。
星兒跟杏兒也長了不少,莫月總覺得,從莫家搬出來之后,倆孩子個子也長高了,性格也都成熟了不少。
又想起剛到這里的時候,莫磊送飯到房里,就幾碗連粥都算不上的稀飯,還有一小塊只有鹽味的干菜,看著現在碗里邊的剛舀的雞湯,上邊還飄著一層油脂,心里舒坦了不少。
至少現在日子還過得去。
又過了好幾日,張嬸子拉著楊嫂徐嫂上門來,隔著竹林老遠就扯著嗓子喊:
“莫妹子你們在家沒?”
錢氏在翻藥材也扯著嗓子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