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圣芭芭拉,特雷格這家伙總算干了一件人事,終于找到了一位讓恩斯特滿意的不能再滿意的保姆了。
廚房內(nèi),鐵鍋在灶火上燒得發(fā)燙,琥珀色的菜籽油泛起細密油紋時,蔥段與姜片滋啦炸開,裹著山林氣息的飛龍肉塊應聲入鍋。
深褐色的肉邊迅速卷起焦褐,香氣裹著熱氣騰起。
泡發(fā)的榛蘑吸飽了清水,被鍋鏟推下鍋,與飛龍肉纏綿翻滾。
隨著咕嘟咕嘟的燉煮聲,哪怕是在抽油煙機的阻礙下,整間房間內(nèi)還是飄香四溢。
“還要多久才能開飯?”
這已經(jīng)是克雷格問的第三遍了,早在另一鍋排骨燉豆角的香味渙散時,他就像極了一個餓了三天的飯桶,恨不得現(xiàn)在就能品嘗到美味。
“還要半個小時吧”。
廚房內(nèi),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臉露微笑和一絲的驕傲。
這就是克雷格為恩斯特找來的保姆劉慧英,一個從小隨父親移民的御廚后代。
據(jù)她自己說,她家祖上從乾隆爺那會兒就開始在宮里當御廚,妥妥的皇室干飯人,家族伺候過大半的滿清皇帝,這履歷,簡直能寫成一本清代御廚史了。
六十年代的時候吃不飽飯,正好美利堅這邊有一個開飯店的族親,就通過關(guān)系給她們一家?guī)У搅伺f金山。
她父親是大廚,她則是幫工,順便繼承了家族的傳承。
不過很可惜這個親戚的兒子不著調(diào),賭博把飯店都賠了進去,她也就辭職離開了。
“我發(fā)誓,我從來就沒有聞到過這么香的食物,讓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一開始克雷格并不覺得劉慧英能讓恩斯特滿意,選她不過是因為對方中餐廚師的身份。
找了這么多保姆,每一個都因為口味不合口被挑剔的恩斯特pass掉。
得知對方家族以前是給皇帝做飯的,克雷格就讓劉慧英做兩道菜試試。
然后試試就是是,他沒有想到一個馬鈴薯居然能做的這么好吃,比炸薯條香多了。
克雷格以為那就是劉慧英的巔峰之作,哪知道今天到了恩斯特這里,華夏美食再次刷新了他的認知。
“為什么有這么多好吃的東西,華夏非要推廣拿人體當餐盤的食物呢?”
恩斯特怔了一下,反應過來后才吐槽道“那是日本食物,不要弄混了”。
這次換格雷格詫異了“日本不是華夏的一個城市嗎?”
好吧,這認知符合美利堅人。
在美利堅,大多數(shù)的人才不會管外面的世界,只考慮自己生活的好不好。
“等等?你吃過人體盛?”
“當然”克雷格一副你瞧不起誰呢的樣子。
“當年我當記者的時候,可是有很多大人物請我吃飯的好嗎?”
“那家店說他們是最正宗的,可一推食物放在一個赤身裸體的黑人女人身上,總讓我感覺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恩斯特瞬間就有了畫面,還真是正宗呀。
看向廚房,被香味饞瘋了的克雷格總?cè)滩蛔∠胍F(xiàn)在就打開鍋蓋吃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