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錦玥長相隨了母親姜氏,又比姜氏多了幾分嬌憨,少了幾絲艷麗,五官、氣質(zhì)在巧妙的組合下,憑空生出了幾分空靈的美感。
如山間清冽的泉水,帶著蘭草的馥郁。
單是坐在那里,就好似和凡人不在同一次元。
女主的大腿誰不想抱,關(guān)鍵是怎么抱才能顯得自然。
被金光閃過的眼睛還是熱辣辣的,孟錦歌發(fā)自內(nèi)心的叫了一聲:“姐姐~”孟錦歌呆呆愣愣樣子,看的孟錦玥眉眼含笑,拉過孟錦歌在身邊坐下。
“三妹莫不是見到家人高興壞了,怎么又哭又笑的,還這樣看著我?”孟錦歌把知道的恭維話都想了一遍,磕磕絆絆道:“以前沒回京的時候,總在心里描繪,我的家人會是什么模樣,如今見了,方才知道竟都是天仙一般的人物。
”“天仙般的人兒,一下見了三個,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
”一屋子主子、丫頭哄笑起來,就連還在偷偷拭淚的陳姨娘,也轉(zhuǎn)泣為笑。
和兩個姐姐相互見了禮,長姐孟錦玥送了一個繡工精巧的團扇,二姐孟錦瑤則是送了一只狼毫筆。
孟錦歌一一道謝,也將提前準備好的“親手”繡的襪子、香囊,作為回禮送給姜氏母女三人。
這些都是白荷、紅蓮路上這幾日、日夜趕工,做出來的。
日夜趕工的荷包,與孟府女眷素日用精品的哪里能比,更何況,為了表示心意,每樣物件上,孟錦歌都親自上手扎了幾針。
姜氏和孟錦玥,都只接過看了看,便含笑收下了。
孟錦瑤把香囊捏在手里,反復(fù)看,像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
指著歪斜的針腳給母親瞧,被姜氏嗔了一眼,孟錦瑤吐了下舌頭,回手遞給丫鬟收了起來。
陳姨娘唯恐女兒剛回府就遭了嫌棄,小心翼翼為錦歌開脫:“三小姐在庵里長大,禮數(shù)若有不周,還望夫人和小姐莫要與她計較。
”提起往事,姜氏話中由衷帶了幾分幾分酸楚,“萬不可這樣說,錦歌這孩子、這些年間因著我受苦了……”“那時朝堂動蕩,老爺送我到安居縣養(yǎng)胎。
誰知璋哥和瑤兒才出生不久,就聽聞婆母驟然離世,需我回京主持喪儀。
”“那時我心疼他兄妹二人年幼,受不得顛簸,就獨自回了京。
”“后來,璋哥都接回京了,瑤兒卻因我走后疏于照顧,身子不好,一直不敢挪動。
”“怪我,才讓錦歌這些年,代她二姐吃了這些苦。
”陳姨娘邊拭淚邊勸說:“夫人萬不可這樣說,二小姐是天上的天女下凡,天上面少了人,這才折騰二小姐的。
”“錦歌能替二小姐修行,也是為她自個兒積福,當年“替身”的事也是妾身提出來的,又怎能怨您,夫人您看錦歌這不是好好的?”姜氏好容易止住眼淚,忽然發(fā)現(xiàn)孟錦歌的裙子、袖口的紋樣有些特別,細看下才發(fā)現(xiàn)不對。
“你的袖邊和裙邊都是后接的?這心思倒是巧妙。
”遂又吩咐管事婆子開庫房,給三小姐取些好料子,又安排采買給錦歌定做首飾。
現(xiàn)今已快四月,尚未到發(fā)放月錢的日子。
姜氏遣來管事婆子,按整月給孟錦歌發(fā)放三月的月錢。
攬在懷中的孟錦瑤,一直時不時的輕“咳”兩聲,姜氏擔心她前幾日的風寒未愈,不能勞累,見安排的差不多,便打發(fā)眾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