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民一聽古芝是個大夫,激動地快要跳起來了,“古大夫,那啥,這一路免不了需要您,不不不,呸,最好不需要!可,家里的孩子都小,萬一真有個病,還希望您救急”古芝:“好說,好說。
”他是個大夫,自然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
李大民心里更踏實了,感激地說:“古大夫,您放心,等到了順陽,你們家里的地,我?guī)椭N!”古芝和管靜夫妻倆沒有孩子,年齡又都不小了,肯定種不了四十畝地,他有的是力氣,他幫著種!古芝笑著搖頭。
房寧知道古芝是大夫后,心里除了開心之外,突然覺得馮山這支隊伍還挺臥虎藏龍的。
馮山點完人數(shù)后,又開始盤算這幾輛板車要怎么利用。
是的,除了馮山有一輛騾車之外,還有兩輛板車,板車和騾車的區(qū)別就是,一個是人拉,一個是騾子拉。
一輛板車是劉寬帶來的,還有一輛是杜家的,房寧默默數(shù)著杜家的人口,跟林有財家相比,那是只多不少啊。
馮山告訴房寧,杜家的老爺子是他們附近幾個村子里有名的木匠,名氣也就比古大夫小一點,畢竟古芝是在縣城醫(yī)館坐過堂的。
除了騾車和板車,還有幾輛小推車,李大民家就有一輛,能裝點糧食和較重的物件,這樣推著比較省力。
馮山在心里盤算了一遍后,就把人都叫到一處,他環(huán)視了一周,開口道:“這次去順陽,快則二十天,慢則一個月,咱們這行隊伍里,老人、女人和孩子都不少,為了能早點安全到達目的地,我有個提議,你們聽聽看。
”“山哥,你說吧,我們都聽你的!”“山兄弟,你直接安排就行。
”馮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那好,我就直說了。
”馮山清了清嗓子,“咱們一共三輛大車,我家的有騾子,用來拉糧食,剩下的兩輛,就用來拉大家的家伙什和一些衣物,孩子要是累了,也放在板車上。
杜叔、寬叔,你們兩家的東西都放在車上,車就讓別人拉。
”只有這樣,大家的速度才能一致,不然有的人背著那么多東西,走都走不快,只會耽誤時間。
杜大山和劉寬都沒有意見。
這個時候就不能計較太多,團結才是力量!其他各家更沒有意見,說起來還是他們沾光了。
雖然他們是逃難出來的,但是大家伙的東西還真不少,都是用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東西了,也許在別人眼里是破爛,但對背井離鄉(xiāng)的人來說,都是念想。
“那行,現(xiàn)在各家各戶都把東西重新規(guī)整一下,該放騾車的放騾車,該放板車的放板車上,有推車的,就放些自家的行李。
”房寧只有一個包袱,早就整理好了,此刻她最閑。
馮山瞥了一眼,“你的糧食呢?”房寧拍了拍包袱,“都在里面呢,不重,我自己背著就行!”馮山:“嗯,上路后,你跟我走在最后。
”“沒問題!山叔,那馮奶奶怎么辦?”馮老娘都五十多歲了,她和杜大山是這群人里年齡最大的,馮山的騾車都放滿了糧食,馮老娘原本是坐騾車的,難道以后也要走著去?馮老娘大聲道:“你管好你自己吧,老娘的身體撐得?。 狈繉帉擂瘟?,她覺得馮老娘離得挺遠的,自己還壓低了聲音,這都能聽見?耳朵也太好使了吧!能生出馮山這個大塊頭,馮老娘的個頭就不矮,在女人里算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