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小時?按照月面的地形情況,即便是使用越野能力更強的月面緊急救援車,時速恐怕最大也只有六七十公里。就按照七十公里計算,二十個小時,也就是一千四百公里。
而月球的周長為一萬零九百多公里,換算下來,我們的救援距離大概只有月球赤道周長的八分之一。距離是否太短了,
超出這個距離,那救援力量根本沒辦法及時趕到,那乘員艙里面的乘客怎么辦,難道就這樣放棄嗎?”吳浩這個時候盯著周向明詢問道。
聽到吳浩的話,周向明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的。不管是降落著陸月球,
還是從月球上發(fā)射升空,
都是需要一個傾斜角,并不是直上直下的。事實上不光是月球,
地球的發(fā)射和著陸也是一樣的。
之所以選擇這種傾斜角上升和下降,上升階段是更好的借助地球或者月球自轉(zhuǎn)的慣性,來盡可能的減少燃料的消耗。而著陸呢,則是為了拉長著陸器在大氣層中飛行的時間,從而盡可能的減速。
對于我們?nèi)魏魏教烊蝿諄碚f,它的任何動作,每分每秒都需要無比精確。因此這個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都是經(jīng)過我們周密計算,確保無誤的。
舉個例子,就那西北發(fā)射場的某次發(fā)射來說,火箭是從西北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的,而整流罩則是墜落在了位于安西以北六百多公里的洛縣,而發(fā)射場距離整流罩落點之間的支線距離大概是一千公里左右。
同樣的,
按照我們傳統(tǒng)飛船返回艙從載入大氣層,到降落著陸場,這個地面距離差不多也是如此。
而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所以它的降落和上升高度遠遠比地球要低,而這個地面相對距離也要遠遠短與地球。
所以即便是登月著陸器在降落或者是在上升過程中出現(xiàn)故障,
乘員艙緊急脫離降落,乘員艙最終的降落點距離月球科考站著陸起飛場都要遠遠小于這個距離。
實際上我們在設(shè)計之初,就已經(jīng)預留很大的容量,確保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之下都能夠及時趕到實施救援。
當然了,還有一些不可控因素,乘員艙降落月球上的其它區(qū)域,那么我們肯定是趕不上救援的,
不過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fā)生。”
聽到周向明的介紹,吳浩點了點頭。他也聽明白了周向明的言外之意,
二十個小時的營救窗口已經(jīng)滿足絕大部分,
甚至百分之九十九的突發(fā)情況。還有百分之一無法預估,屬于是意外中的意外,
所以自然也就無法進行救援了。
這就太空探索任務,
不管是什么任務,只要進入太空,
就面臨著巨大風險。更何況是登月呢,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