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項飛翼式可復用運載火箭技術,軍方會感興趣呢。吳浩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
按理來說,這種新型可復用運載火箭技術,航天主管部門應該會非常感興趣,甚至非常重視才對。但從秦星河的反應來看,恐怕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目前他們的注意力或者說重點放在幾個重大項目上面。想這樣的項目,暫時應該是顧不上。
至于軍方,他們肯定對于這種尖端技術感興趣,不過具體如何,還需要談之后才知道。
事實上這樣項目或者說這種飛翼式可復用運載火箭技術,吳浩他們都已經(jīng)研究到這個階段了,肯定是不可能就這么放棄的,這也不符合他們的性格。
所以不管怎么樣,他們還是會進行下去的。一來這項技術可以在很多領域都能夠得到運用,比如航天領域,可復用運載火箭方面,航天飛行器方面等等。
而在軍事方面,這項技術也是完全可以運用到軍事當中,這種從太空滑翔降落的技術,其實與乘波體再入大氣層技術有些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
彈道導彈在返回大氣層的時候,一般都會沿著固定彈道進行飛行,這是最初的彈道導彈技術。
后來呢,隨著防空防御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固定飛行彈道的彈道導彈非常容易被攔截。為了避免被敵方防空力量所攔截,所以隨后各軍事強國又開發(fā)出來了可變軌彈道技術。
所謂可變軌彈道導彈技術,是指彈頭在外太空利用彈頭或者上面級所攜帶的動力進行變軌,從而改變彈頭的飛行軌跡或者打擊目標,從而避免被敵人提前探知防御,減少敵人的探知時間,從而提升其防御難度。
后來呢,又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眼神出來了,另外一個多彈頭技術,也是一種增強突防能力,提升敵人防御難度的彈道導彈打擊技術。
即在一枚彈道導彈上面安裝多個彈頭,可以是兩三枚,也可以是十幾枚。這些彈頭之中,可以都是真彈頭,也可以增添一些假的目標。這樣一來呢,利用數(shù)量來增減導彈的突防努力。
在強大的防空系統(tǒng),可以應對一枚兩枚導彈來襲,也可以應對七八枚導彈同時來襲,可是如果同時應對十幾枚導彈,甚至更多的導彈來襲,那么這套防空系統(tǒng)應付起來就吃力了。那么其性能在強大,在眾多數(shù)量面前,總會失誤的。
而通常這些彈道導彈上面所裝備的彈頭都是非常規(guī)彈頭,只要命中一枚,就能夠重創(chuàng)敵人一座城市,這也是敵人很難承受的。
甚至這些彈頭之中,可以根據(jù)裝備不同的當量,從而用于打擊敵國境內大小不一的目標。
而隨著各國多層防空網(wǎng)絡,尤其是國家防御系統(tǒng)的建立,這些打擊方式也逐漸開始吃力起來,所以各國都在研制能夠擁有更強突防能力的打擊武器。
于是一種新的飛行彈道重新走入到了眾人的視野里面,而我們國家呢首先實現(xiàn)了它,并第一個裝備了這種打擊武器,這就是乘波體彈頭。
乘波體彈頭所采用的是乘波體構型設計,這是一種適宜高超音速飛行的飛行器外形,其所有的前緣都具有附體激波。這種乘波構型飛行時其前緣平面與激波的上表面重合,就象騎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壓力產(chǎn)生升力,所以叫乘波構型。
依據(jù)這種外形設計所研制出來的乘波體彈頭,可以在高速飛入大氣層的時候,就像是打水漂一樣,可以在大氣層中連續(xù)彈跳好幾次,如此一來的話,就增添了敵方防空系統(tǒng)的無法預判性,極大的提升了敵方對于這種乘波體彈頭的攔截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