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這殘缺的青銅器,我內心并未泛起太多波瀾。
在古玩行當里,殘缺的青銅器價值大打折扣,難以賣出高價。
不過,我還是依照慣例,用中指點在上面。
“西周青銅殘片,不能修復,價值不大?!?/p>
我輕輕搖了搖頭,將這塊殘片放回箱中。
就在這時,我瞥見旁邊的布包,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借著巷口微弱的光線,我小心翼翼地掀開覆在上面的布,一件南宋官窯瓷器緩緩呈現(xiàn)在眼前。
即便中間破了一個大洞,缺了一塊,但其獨特的形狀外貌,依然散發(fā)著令人屏息的古韻,仿佛一位歷經滄桑的美人,雖容顏不再完整,卻依舊難掩風華。
它是一件瓶狀瓷器,整體造型修長典雅,線條流暢而富有韻律,仿佛是從江南水墨畫中走出的仙子。
瓶口微微外撇,似綻放的花朵,邊緣處因歲月的打磨而略顯圓潤,仿佛被時光溫柔地親吻過。
瓶頸細長,如同天鵝優(yōu)美的脖頸,在昏暗的燈光下流轉著柔和的光澤,仿佛承載著千年的時光,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瓶身豐腴飽滿,向下逐漸收斂,至底部又微微外擴,形成穩(wěn)定的器足,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整個瓶身,宛如一位端莊的貴婦,優(yōu)雅而從容。
其釉面更是最令人驚艷之處。釉色宛如一汪幽深的湖水,青中泛灰,灰中透藍,恰似雨過天晴后天空的顏色,深邃而寧靜,仿佛能將人的靈魂吸入其中。
釉面開片如冰裂,縱橫交錯,大小不一,細密的紋路相互交織,形成獨特的“金絲鐵線”效果。細小的紋路呈金黃色,如金絲般點綴其中,細膩而精致;較粗的紋路則呈黑色,似鐵線般剛勁有力,粗獷而豪放。
這些開片紋路并非刻意為之,而是在燒制過程中因釉面和胎體的膨脹系數(shù)不同自然形成,每一道裂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獨特印記,記錄著它所經歷的風雨滄桑。
瓶底隱約可見的“官”字款,字跡雖因磨損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出其端莊規(guī)整,筆畫遒勁有力,彰顯著宮廷器物的尊貴身份。
盡管瓷器破損嚴重,殘缺處的胎體裸露在外,斷面處略顯粗糙,與完整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但這反而更添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與歷經的磨難。
它曾是宮廷中的珍寶,備受世人矚目,如今卻流落民間,飽經風霜,令人不禁感嘆命運無常。
在這里,根本沒時間仔細辨認真假,所以,我二話不說,中指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