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聞言淡淡一笑:
“劉愛卿,你覺得,朕會去拿民生之事,與你這位大學士說笑嗎?這可是咱按照林先生所畫的圖,尋找到的海外良種!”
聽聞此言,劉三吾像看著曠世珍寶一樣。
彎腰打量著試驗田里,剛才還被他視作野草的番薯苗了。
劉三吾語氣激動道:
“既然林先生說此物產(chǎn)量高,想必沒有錯的!”
“那么陛下,能否賞給臣一些種苗?臣想…”
“朕這里,就剩下九個苗了,哪還能給你!”
朱元璋沒有給劉三吾,把話說完的機會。
但他在斷然拒絕之后,又對著面露失望之色的劉三吾,補充道:
“不過,此物的培育,以后就交給劉愛卿管理了。”
“還請愛卿多多上心,莫要讓它們枯死了?!?/p>
劉三吾聞言嘴巴長的老大,完全不敢相信朱元璋說的話。
培育這種能飽天下萬民之腹的良種。
必然會被后世子孫不斷傳頌。
立廟塑像,享受萬民香火都是應有之義。
史書上也會被大贊特贊。
他也將成為洪武朝功勞最大的文臣。
后人想起洪武朝的事,必然會記得有一個叫劉三吾的大學士、禮部尚書。
如此多的好處。
引得劉三吾心神悸動,當場就想答應下來。
可是,他為官多年,深知官場上沒有白撿的功勞。
獲得萬民和后世子孫,稱頌萬世的機會。
就必然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劉三吾掐了下大腿,強行讓自己從激動中清醒。
他假意推辭道:
“陛下,微臣德薄,無以擔此重任,還請陛下另尋良臣,以免…”
朱元璋大手一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