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就算朱元璋善待百姓,但是造反的事都是時有發(fā)生。
不過,大部分百姓都還能活下去。
所以造反的規(guī)?;径己苄?。
可若是,能讓大明百姓,都接受的天竺的種姓制度。
恐怕天底下就再也不會有造反的事情了。
不止是沒搞清楚種姓制度的危害的朱樉這么想。
隔壁密室里偷聽的朱元璋,也忍不住向劉三吾問策。
“劉愛卿,你認為老十二說的如何?”
“這天竺的種姓制度,不僅嚴格規(guī)定了各級百姓,能夠做的事?!?/p>
“還能教化萬民,使其安心接受今生的命運,而不做揭竿而起之想,對我大明來說,豈不是可攻玉的他山之石?!?/p>
容不得朱元璋不心動。
就因為上位的方式有問題。
所以他便想盡辦法,試圖達到遠邁漢唐的高度。
而在沒有完全了解,和親眼見識過,種姓制度到底是個什么玩意之前。
朱元璋光顧著看其中好的一面,完全忽視了它的壞處。
以至于一心想著,將大明也變成如天竺般的樂土。
劉三吾很清楚,當今陛下心中的憂慮。
他認真思考了一番:“陛下,這種種姓制度,似乎是長久穩(wěn)定之策?!?/p>
朱元璋得到了劉三吾肯定的回答,面色浮現(xiàn)出滿滿的激動。
可緊接著,劉三吾又變換了說辭。
“陛下,可林先生也說了,施行此策的天竺,可是混亂了九百年之久?!?/p>
“而且他談及種姓制度的時候,言語中多有不屑?!?/p>
“想來其中必然存在極大的漏洞,根本無法再我大明推行?!?/p>
朱元璋面對劉三吾的分析后,眼中的激動漸漸被失望所覆蓋。
但他仍不死心道:“林先生的才智天下無雙,想來必定有辦法,彌補這種種姓制度的漏洞。”
這不僅是朱元璋的想法,劉三吾心中也由此想法。
畢竟,誰不想治理一個和平有序的大明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