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勉強拼湊出一個答案:
“先生,如今商人,大多都是從某地購買特產(chǎn),運送到其他稀缺的地方賺錢…”
林澈見朱樉滿頭大汗的模樣,重復著他之前講過的課程。
就知道這小子長這么大,恐怕真沒接觸過商人。
也就不打算再為難他了。
林澈直接打斷了,朱樉的鸚鵡學舌。
笑著問道:
“你說的是行商,我問的是從售賣雜活的商人?!?/p>
“他媽的店鋪里的貨物,你可知道從何而來?又是如何保證質(zhì)量和價格穩(wěn)定的?”
朱樉沒被責罵,心態(tài)也就放松了很多。
盡管他不知道林澈,提出的新問題的答案。
不過還是嘗試的回答道:
“這些雜貨商人的貨源,應該是源自于工匠之手?!?/p>
“維持雜活質(zhì)量穩(wěn)定,也不是什么難題,因為手藝差的匠人,恐怕早就餓死了!”
“至于價格穩(wěn)定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如今正直洪武盛年,物價恒定也是應有之事?”
這兩個回答,聽得林澈微微頷首。
封建時代,商人的供貨渠道,穩(wěn)定的能傳好幾代。
再加上如今的人工成本低。
工匠接生意做事的時候,自然是精益求精。
不然砸了自己的招牌,老合作伙伴也會變成陌路人。
這兩個道理雖然簡單。
不過朱樉沒做過生意,靠著硬猜就猜出事情的真相。
這么看,實在是一個可造之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