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場之上,攻守雙方的士氣互為消長,如果現(xiàn)敵人士氣正旺。己方士兵也有可能因此而產(chǎn)生低迷,反之亦然。
突厥步鹿根部先是被羅士信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拖得疲憊堪,后被段志感部伏擊,盡管隊形未散,但是士氣卻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殺啊”
羅士信將手中的鐵槍一舉,一馬當先率領唐朝越騎軍朝步鹿根部撲去。
步鹿根的肺都要氣炸了,如果不是自己所部體力耗盡,羅士信率領唐軍騎兵沖鋒,他絕對正中他的下懷。只是戰(zhàn)場上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作為突厥宿將,步鹿根非常清楚,戰(zhàn)場上超過八成的殺傷都是在追擊過程形成的。在這個情況下,絕對不能撤退,一旦撤退,很容易形成潰退。
步鹿根夾緊馬腹,振臂高呼:“殺光唐奴!”
然而,眾突厥將士卻響應者屈指可數(shù),就連響應者也是底氣不足。
戰(zhàn)爭,說起來非常玄乎,事實上總結起來非常簡單。那就是盡可能的擴大已方的優(yōu)勢,擴大敵人的劣勢。
突厥人的長處是擅長控馬,唐軍騎兵就算訓練再怎么有素,也是半路出家,沒有天生在馬背上的突厥人騎術好。雙方騎術上的差異,讓陳應這個異世蝴蝶給彌補了。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騎術差,用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進行彌補。這樣以來,雙方騎術上的差距,就拉得非常低。(說句題外話,如果有朋友不信,可以去內蒙轉轉,一次馬沒有騎過,十分鐘學習,走馬不成問題)
唐軍的長處,就是將士的體能和戰(zhàn)馬的體力,其次就是裝備上明顯勝過突厥人。唐軍的短處又不至于成拖累,一比之下,唐朝越騎軍登時大占上風,哪怕是突厥人有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也沒法抵消這種差距。
羅士信一馬當先,呼嘯著沖入了敵陣,一下子就插了進去。他和張士貴一左一右,從左右兩個角度同時穿插,步鹿根也沒想到,唐軍竟然這么厲害,正暗叫一聲不好,已經(jīng)被唐朝越騎軍切成了三塊。
“殺!”羅士信將手中的鐵槍掄圓的一計橫掃,三四名突厥被掃落戰(zhàn)馬。在如此大規(guī)模的騎兵混戰(zhàn)之時,墜馬就意味著死亡。
有道是一力降十會,羅士信天生神力,在如此混亂的戰(zhàn)場上,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手中的鐵槍,成為了突厥人致命的克星,那是碰就死,沾著既亡。
相較而言,張士貴的攻擊,則溫柔了許多。張士貴盡管也擅長使用馬槊,不過他此時卻挽起鐵胎弓,箭出連珠。幾乎是頂在敵人的腦門上射箭。
箭出如風,隨著咻咻咻的破空聲不絕于耳。張士貴迎面的突厥騎兵連張士貴的二十步距離都無法接近,被紛紛射落戰(zhàn)馬。
雙方交戰(zhàn),不約盞茶之間,雙方便透陣而出。
步鹿根此時一清點人數(shù),氣得額頭青筋凸起。他率領兩千余騎追擊羅士信部,損失四五百名騎兵已經(jīng)夠郁悶的了,可是現(xiàn)在這一番接觸戰(zhàn)下來,還能騎在馬上的將士已經(jīng)不足千人。也就是說,在短短盞茶之間的功夫,他所部已經(jīng)被干掉了五六百人。
反觀戰(zhàn)場上唐軍騎兵的尸體,卻不足百具。
六比一,這樣的戰(zhàn)損率簡直就是突厥人的奇恥大辱。
段志感一刀砍掉上名下身已經(jīng)被踩成肉泥卻傷而未死的突厥騎兵,非常仁慈的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打得好!”
張士貴也在心里驚嘆,真是厲害啊。他不自覺的望著一臉黑線的羅士信。
恐怕秦王李世民也無法做到如此驚人的戰(zhàn)績,要知道突厥人可不是各地反王。隋末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雖然各路反王,號稱精銳數(shù)萬,數(shù)十萬,事實上不過是一群剛剛拿起武器的農民,有的反王別說武器了,就連最廉價的長槍都無法做到人手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