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伙長重重點點頭道:“回稟齊王殿下,卑職要是有半個字假話,您砍了我的腦袋!”
要說陳應,還真沒有想過自己所部渡河直達洛陽城下。
原本孫敬初撐死了也就幾十條漕船,而且全部都是百石小船,運輸輜重的話,勉強可以運輸千石,如果運輸將士,撐死了也就兩千人馬。
然而,陳應怎么也沒有想到。孫敬初居然一下子拉來了一千多條船,而且還有五六十艘千石方艄大船。
隨著楊廣開通京杭運河,伴隨著這條大運河,也衍生了一個新的行業(yè)——漕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斗爭,漸漸就形成了以漕運為生的圈子。在漕運這個新生的行業(yè)里,大頭其實都被官府和世族門閥控制著,不過除了門閥控制的較大的漕運船隊,還有一部分,如孫敬初之流,他們擁有一艘或多艘漕船,依靠運輸賺點辛苦錢。
然而,隨著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他們控制著運河的一段或多段,這條漕運河道也陷入了停頓階段。這些漕運河工本身就沒有耕地,失去了漕運活計,他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直到三個月錢,原本快要當褲子的孫敬初突然變得闊綽起來,不少走船的船老大就來找孫敬初打秋風,這才知道孫敬初原來是侯莫陳氏的門人,如果侯莫陳氏已經(jīng)開始重新崛起了,侯莫陳虔會成了大唐光祿大夫,陳應則成了大唐的冠軍大將軍,東宮太子賓客,特別是陳應,如果陳應不犯錯,將來李建成登上皇位,那么陳應以他的資歷,妥妥的成為相國之一。
孫敬初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想成為漕運的龍頭老大,號令運河成千上萬只船隊。在陳應派出通知要用他的時候,他就廣散英雄貼,號召交好的船老大過來幫忙。
本來替陳應運輸軍用物資有風險,可是架不住孫敬初實在是太能吹了,在他嘴里,陳應成了無所不能的人,也能成散財童子,只要幫陳應這一次忙,陳應回報他們的將是他們一輩子受用不起的好處。
原本家里早已揭不開鍋的船老大們抱著且信且疑的心思,派來艘船和相應的船工,意思意思,混個臉熟。誰曾想孫敬初毫不客氣的將這些船給拒絕了,而且孫敬初讓人放出風聲,龍亢劉老大馬上就帶著人和船過來,他們就不要丟人現(xiàn)眼了。
龍亢劉老大原是隋朝工部職方郎中之子,龍亢劉氏也是龍亢大族,在投入漕運行業(yè)的時候,也是大手筆一次性定做了五百余艘漕運船,成為遠近聞名的漕運大戶。
眾船老大哪里清楚孫敬初的嫡系,一看劉家打算插手這次漕運,他們就感覺非常保險,應該沒有問題。不少船老大拎著禮物,帶著笑臉求孫敬初幫忙通融,就這樣,孫敬初光靠一張嘴,居然忽悠了上千艘大小漕船前來給唐軍運輸物資。
當陳應得到居然有如此多的漕船時,也隨即更改了計劃,決定從水路直接繞開王世惲直接在洛陽孟津登陸,直取洛陽,與此同時還命令劉統(tǒng)與尋相率領剛剛整編的流民軍會師洛陽城下。
趁著暴雨視線不夠開闊,唐軍將士就人跟人,手拉手的方式摸著黑前往佛灘頭渡口,直到天亮時,整個唐軍已經(jīng)空了。
陳應麾下四萬余人馬,分別乘坐一千余艘大小漕船,浩浩蕩蕩向著洛陽前進。
陳應與李秀寧登上一艘千石方艄大船,為了防止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下,陳應還把一百余名陌刀軍將士布置在這艘船上,三桅的方艄高桅伸向空中,給風刮過過呼嘯異響。
雨勢稍小一些,風頭未弱,在這種情況下航行,事實上是非常危險的。陳應讓其他人都撤入船艙,他與周青站在遮棚下看著外面。
李秀寧這個時候終于相信陳應是為了營救李世民而不遺余力了,一千多艘漕船,哪怕朝廷出面組織,也要費上不少勁。陳應居然在不聲不響中完成了這么大的調動。
李秀寧感覺自己誤會了陳應非常愧疚,看著陳應的甲胄早已被雨水打shi,就用船上的紅泥爐為陳應熬制了一碗姜糖熱湯。
李秀寧端著姜糖湯送到陳應面前道:“陳郎,喝點湯暖暖身子!”
陳應望著向周青道:“最多還有一個時辰,傳令各船,以東宮右衛(wèi)率為前驅,先行下船,搶先占領灘涂陣地,陌刀軍居次!”
一艘小型的哨船緩緩靠近這艘大船,船頭一名穿著短襟布衫的壯實青年,他蹲在船頭回頭沖船上的眾船老大道:“諸位,我姓孫的絕不說虛話,陳大將軍如今軍務繁忙,有沒有時間見你們,我可真說不準!”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事實上做事情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靠山,還真不好辦事,特別是他們這些跑漕運的,運河沿岸各個官府,層層扒皮,把他們折騰得不輕,那些世族門閥控制的漕運船不僅免檢,而且不用交稅,不僅省時省力,還不用擔心被那些刁吏刁難。
可是他們出身低微,就算想抱大腿也沒有機會,而且那些世族門閥看到了漕運的巨大利潤,恨不得一口將他們連人帶船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