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選擇(二更)
定襄地處忻定盆地,三面群山環(huán)抱,境內(nèi)四水貫流。忻定盆地自東向西,逞簸箕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侯溫和,是忻州糧食的主產(chǎn)區(qū)。
這里不僅僅是東突厥可汗的南王庭,同時也是隋朝小朝廷的所在地。武德三年(620年)二月,東突厥可汗處羅可汗派遣使者前往竇建德處,將蕭皇后和楊政道迎接到東突厥,擁立楊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nèi)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給楊政道管治,復立“大隋”政權,史稱后隋。楊政道設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居住在隋朝時的定襄郡,擁有部眾一萬多人。
別看楊政道只有區(qū)區(qū)一萬余名部曲,然而依靠著忻定盆地,這一萬余人加上,義成公主隨后又送來三萬余名,被突厥俘虜?shù)臐h人奴隸,依靠這四萬余人,后隋在定忻盆地內(nèi),僅僅一個春天,就開墾了一百六十萬畝土地,全部種植上了高梁。
早春種植的高梁已經(jīng)快要成熟了,一百六十萬余萬畝高梁,每畝可以收一石五斗或一石八斗之間,據(jù)大隋民部尚書估計,最多半個月后,大隋就可以收獲至少三百萬石高梁。
隋朝的御前會議,是蕭皇后抱著楊政道參加的,時年剛剛五歲(古代男子虛兩歲,女子虛一歲)的楊政道坐在御座上,卻如座針氈,左搖右擺,非常不安份。
蕭皇后這個祖父、攝政太后一邊哄著楊政道,一邊聽著大臣們做著匯報。其實大隋朝如今只剩下定忻盆地這么巴掌大一點的地方,兩個縣。每天也沒有什么大事,要說大事,其實就是隨著突厥三十萬大軍涌入定忻盆地,陰山腳下的牧草早已被吃光,連草根都被綿羊吃掉,來年能不能長出草也是一個問題。
現(xiàn)在隋朝的國政,最多的問題就是,不是這里的糧田被突厥的戰(zhàn)馬啃了,就是那兒被突厥人糟蹋了。
事實上,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所謂的隋朝就是東突厥汗國的一個傀儡,好不容易得到了朝會結束,蕭皇后與民部尚書陳纘商議著,最后突厥發(fā)生的一件大事。
東突厥處羅可汗病死之后,其弟阿史那咄苾?yōu)轭R利可汗,復以其后母隋朝義成公主為妻。頡利可汗初承父兄基業(yè),兵馬強盛,率領三十萬控弦之士,準備親自破關滅亡大唐,像鮮卑拓跋部一樣,入主中原,飲馬黃河。
可是隨著大唐與夏國的戰(zhàn)爭很快進入了白熱化,特別是竇建德與李淵不約而同的打起了,聯(lián)合天下,共討突厥的大旗,這讓頡利可汗感覺為難。
突厥雖然兇殘成性,可是仔細算算,自從大隋立國以來,北楊堅、楊文、楊素、三次北征,打得沒有脾氣,事實上突厥人對中原有著極強的忌憚,打谷草式,在北地邊境劫掠一番,突厥人都沒有意見,可是一旦動真格的,要意圖滅亡華夏,吞并中原,他們就沒有這個底氣了。
人口同樣是硬傷。突厥雖然橫跨一萬七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擁有如此龐大的版圖,人口卻只有一百二十余萬(頡利之亡,其下或走薛延陀,或入西域,而來降者尚十余萬。是歲,中國人歸自塞外及開四夷為州縣者百二十余萬人。)別看現(xiàn)在頡利可汗麾下控制著三十余萬兵馬,事實上其中二十萬余都是臣服在突厥帳外的各族兵馬,以薛延陀、鐵勒、鐵佛、奚、契丹等部。
最終,阿史那咄苾中了李唐的詭計,決定坐山觀虎斗,趁大唐與夏國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南下中原。可是變化實在太快,就當突厥人在陰山南北優(yōu)哉游哉的放牧時,唐夏之戰(zhàn)結束了,擁有盛兵三十萬的竇建德連三個月都沒有堅持,居然兵敗投降了,河北三十九州之地也歸降了李唐。
夏國滅亡了,可是李唐似乎元氣未傷,非但沒有傷到元氣,似乎實力又增加了不少,這讓頡利可汗非常郁悶。特別是河北之戰(zhàn),陳應所率領的兵馬,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斗力,給頡利可汗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夏軍將士在陳應麾下的驍騎軍鉤鐮槍騎兵墻面前,被殺得血肉橫飛,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與萬千草芥一起,與大地融合在一起。那夏軍將士絕望的哀嚎、痛苦的慘叫,以及一年多前的那場戰(zhàn)斗,陳應已經(jīng)成了頡利可汗心中難以揮去的夢魔。
夏軍將士在陳應的鉤鐮槍騎兵馬蹄之下,死傷了多少人,頡利可汗自然是沒有功夫去管的,光是他派到劉黑闥軍中,觀摩唐夏之戰(zhàn),熟悉唐軍戰(zhàn)法的精銳,居然被生生嚇瘋了十幾個人。
這些人都是阿史那家族或阿那德家族的杰出子弟,他們都是天之驕子,萬中無一的好手,可是他們卻被生生嚇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