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幸福(一更)
好不容易,總算輪到他了。負責打飯的伙頭軍問:“要米飯還是要炊餅,還是湯餅?”
刺頭兵道:“湯餅,俺飯量大,多給俺兩個?!?/p>
伙頭軍搖搖頭道:“給你多少都沒有問題,記得吃完,軍紀官會去檢查,一旦吃不完,軍棍伺候!”
刺頭生怕吃虧,一下子拿了四個熱氣騰騰的炊餅,放進飯盒內(nèi)。這個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不起眼的飯盒,居然有四層,一層放炊餅,兩層放菜,還有一層放著菜湯。
飯菜當然是非常豐盛,一個是咸鴨蛋,一個是蘿卜燉羊肉,還有一個是蛋花湯。
由于陳應(yīng)創(chuàng)造了羽絨御寒的衣物和被褥,這讓大唐的養(yǎng)鴨產(chǎn)業(yè)快速膨脹了起來,在武德二年的時候,陳應(yīng)想在長安城準備一萬套羽絨服都非常困難,可是僅僅靈州,光大規(guī)模養(yǎng)殖鴨子的作坊,就多達數(shù)百個。靈州養(yǎng)殖鴨子的成本,非常低。
這里有苜蓿草,把苜蓿草剁碎,拌上麥麩皮,鴨子吃是香甜,長勢非常好。在長安被吵成上數(shù)十上百貫的羽絨被,在靈州其實價格只值十張羊皮,不足長安市價的十分之一。
只是羽絨被雖然質(zhì)量輕,可是體積大,運輸不便,在加上李道貞惡意囤積,所以靈州的羽絨市場,并沒有影響長安。
隨著養(yǎng)鴨的產(chǎn)業(yè)興旺,百姓的飯菜也豐盛了起來,雖然不見得頓頓吃肉,至少鴨蛋不缺,靈州盛產(chǎn)食鹽,用鹵鹽腌制的咸鹽蛋不僅味道不僅,賣相也極佳,特別是蛋黃,香酥可口,一口下去,半口油。
這些河北籍的士兵們,看到這一頓飯食,感動得哭了。很多人長這么大,還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飯。這個飯菜放在外面,地主老財們也不可能天天吃,更別提他們這些大頭兵了。
炊餅的份量很足,一個足足有八兩重,是上好的面粉做的,沒有一點雜質(zhì),嚼勁十足,胃口再好的大肚漢吃了兩個再喝一碗湯也很飽了。米飯是這個時代上等主食,不僅口感好,而且抗額。
靈州地處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不僅可以種植麥子,特別是沃野縣,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是shi地,種植麥子一到雨季,肯定會被水淹,種植的水稻,雖然一年只能一季,卻可以收獲三石左右。
河北洺州同樣也是shi地,這里的百姓有的是以面食為主,有的以米飯為主食,所以為了顧及這些士兵的飲食習慣,陳應(yīng)讓人準備了三分之一的炊餅、三分之一的湯餅,還有三分之一的米飯。
不管是選炊餅還是選大米,或者湯餅大家都是狼吞虎咽,絕不浪費半點食物,菜吃完了還要用手里剩下的那小半個炊餅把盤子擦一遍,把菜汁擦干凈然后吃下去。有軍官板著臉來回巡邏,眼睛專盯著大家的飯盒菜盤,顯然是想把挑食的、浪費食物的家伙逮住。
刺頭兵認為這是多此一舉,現(xiàn)在什么世道啊,連吃頓飽飯都難過登天了,再說這么好的飯菜,連小地主也只能偶爾吃一頓,誰敢浪費???哪個敢浪費的都不用軍官動手了,三萬多人一句能用口水將他淹死!
這頓飯刺頭兵吃得很香,把飯菜消滅了個一干二凈,一點飯渣菜汁都沒有剩下來。吃完飯,把飯盒洗干凈,大家拿自己的飯盒回到宿舍,接下來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了。
放好飯盒之后,這些河北籍的士兵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刺頭兵剛剛走出營房,突然有人喊道:“郭六子,郭六子……”
刺頭兵扭頭循聲望去,只見一名娃娃臉沖他興奮的揮舞著胳膊。
“趙狗子……趙狗子?!?/p>
遠在兩千多里的靈州遇到同鄉(xiāng),郭孝恪也非常激動,郭孝恪因排行,晚上繼續(xù)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