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寧成親是好事,不過最讓李淵糾結(jié)的是陳應。
陳應戰(zhàn)功大,大到他都不知道如何賞賜了。
這其實都不重要,一個駙馬都尉的身份,再升勛官吧,大不了把從二品國的柱國給陳應。
如果說頭疼陳應的封賞,而是陳應手中控制的資源。
經(jīng)過半年多的發(fā)展和經(jīng)營,僅僅六月多月的產(chǎn)量,陳應在清林里的鋼鐵廠就生產(chǎn)出來了三百余萬斤。
自漢武帝時期,桑弘羊向漢武帝提出,鹽鐵國有,所以這在種大環(huán)境下,鹽和鐵,都屬于國營。那么問題來了,由于鐵和鹽的戰(zhàn)略地位中,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讓一個臣子,掌握著國之重器。
可是,李淵卻是一個愛惜羽毛的人,陳應立了如此大的功勞,強奪陳應的產(chǎn)業(yè),這么一弄出來,恐怕會遭到天下人的非議。
所以,李淵就把主意打到李秀寧的頭上。
“三娘,你對阿爹給你準備的嫁妝還滿意吧?”李淵笑著對李秀寧道:“你看看,有啥缺的,有啥不滿意的,阿爹再給添。”
李秀寧早已看過嫁妝清單,這一分清單非常豐富,與淮南公主出嫁的時候相比,多了十倍不止。
僅僅皮草一項,就包括虎皮二十張,玄狐皮六十張,水獺皮六十張,銀狐皮六十張,白狼皮六十張,大毛黑灰鼠皮十卷,紫貂皮十卷。這些皮草任何一張的價值,都超過百貫,僅僅這些皮草,就不下三萬貫。
還有各色上等絲綢各二百匹,各色彩緞各二百匹,花緞二百匹,折枝錦緞二百匹,云錦兩百一十二匹,蜀錦兩百一十二匹。各色絹紗兩百十二匹,絨呢兩百一十二匹,上用的宮綢兩百匹,宮緞兩百匹,宮棉兩百匹,云緞四百匹了,蟒緞、妝緞、金花緞、蟬翼紗、軟煙羅、石榴綾等、各色荷包六百件。
在唐朝,綢緞和布其實都是錢,一匹普通的蜀錦就要三千多錢,這批嫁妝十萬貫都不止。除了這些皮草和綢緞,還有各種首飾,多達兩萬多件。當然李秀寧如果每天佩戴一套首飾,哪怕十年之內(nèi),李秀寧都不會佩戴重樣的首飾,這些金銀、寶石首飾,加在一起,至少三十萬貫起。
李秀寧對此自然感覺非常滿意,她笑道:“阿爹,對三娘真好!”
“滿意就好,滿意就好!”李淵笑咪咪的道:“陳駙馬有鑄錢、冶鐵、造車,造農(nóng)具,造甲胄、弓弩、兵刃,還有鹽、軍糧等一系列作坊,這些作坊都是朝廷的命脈,不可能掌握在陳駙馬一個人手中,所以,阿爹還想……”
不等李淵說完,李秀寧就皺起眉頭道:“阿爹,你說這話有失偏頗吧?各大門閥,各大世族,哪一家哪一戶,不是擁有著完整的產(chǎn)業(yè),像冶鐵、打造兵刃,誰家沒有?”
聽到這話,李淵一愣。
李秀寧倒不算是胡攪蠻纏,她說得是事實。
正如李秀寧所說,各大家族其實都是冶金作坊,而且都有不少于百萬斤的鋼鐵儲備,一旦形成需要,這些家族和門閥,都有大量的武器裝備。
關鍵是,陳應與其他家族的產(chǎn)量根本就不是一個等量級的,陳應麾下半年摸摸索索,生產(chǎn)出來三百余萬斤鋼鐵。但是陳應生產(chǎn)的根本就不是鐵,而是鋼,質(zhì)量比顯比武器監(jiān)還好,而且最重要的是,陳應的鋼鐵產(chǎn)量是太嚇人了。
李淵的臉色一冷:“朝廷有朝廷的法律,陳應必須交出他麾下的產(chǎn)業(yè)!”
“父皇,你可是向臣子明搶物資和產(chǎn)業(yè)?”李秀寧撅嘴道:“父皇若是執(zhí)意如此,女兒也沒有辦法,只能照辦!”
李秀寧此刻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李淵道:“朝廷現(xiàn)在也非常困難啊,三娘要理解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