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陳應(yīng)道:“臣聽聞酂縣有一六尺巷,一時間傳為美談!”
“哦!”李建成眉眼一挑,淡淡的道:“六尺巷,這是何故?”
“相傳前隋濉州太守朱憎寧其府第與酂縣張整祖宅為鄰,中有一屬朱家隙地,向來作過往通道,后張整欲建房子想越界占用,朱家不服,雙方發(fā)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令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朱憎寧家人見有理難爭,遂馳書朱憎寧,向朱憎寧之此事。朱憎寧看罷,認(rèn)為事情簡單,便提筆沾墨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朱家得詩,深感愧疚,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張家見狀,覺得朱家有權(quán)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朱家向后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名謂“六尺巷”。兩家禮讓之舉亦被傳為美談?!?/p>
李建成上前指著陳應(yīng),哈哈大笑:“朱憎寧此人,本宮倒有耳聞,其人為牧一方,倒也廉潔,然而卻未曾聽聞,這朱憎寧還有如此詩才……”
“還有……這張整是何許人也,本官卻曾未聽聞。”王珪毫不猶豫的上前補(bǔ)刀。
陳應(yīng)聞言,頓時大窘。六尺巷的傳聞,歷史上或許有,但是依稀記得應(yīng)該是清朝時期的故事。陳應(yīng)依葫蘆畫瓢,沒有想到當(dāng)場被人拆穿。
李建成走到陳應(yīng)的面前道:“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你我君臣一場,難道當(dāng)不得陳卿敞開心扉不成?”
當(dāng)陳應(yīng)看到魏征的眼睛都快擠抽筋了,這才恍然大悟,李建成故意裝成這個樣子,特別王珪、韋挺、馮立、李瑗都在配合李建成演戲,其目的不過是試探自己的見識。
陳應(yīng)擦擦額頭的冷汗,這才明白,李建成不是看不到,而是早已看到了這個局面。
王珪微微一笑道:“陳將軍機(jī)敏果決,見識不凡,可堪大用!”
李瑗拱手向李建成道:“劉文靜送上如此大禮,殿下若是不納之,未免不近人情了!”
特別是“不近人情”這四個字,說得殺氣騰騰。
不過,陳應(yīng)此時也松了口氣,不知不覺間,他居然進(jìn)入了東宮腹心之列。
李建成輕輕嘆了口氣道:“人無傷人之心,奈何虎有傷人之意?!?/p>
在陳應(yīng)目瞪口呆之下,東宮眾屬官商議一套坑劉文靜的辦法。
陳應(yīng)暗忖恐怕劉文靜此時做著,擁立李世民為太子的美夢,殊不知,他已經(jīng)大禍臨頭了。